首页>疾病百科>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2009-12-04 www.kq88.com A +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作者: 文章来源: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 

2007-4-811:15:46       【博客】【论坛】【投稿】【打印】【关闭】

(七)牙源性粘液瘤1临床表现:该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青壮年。性别无明显差异,下颌和上可发生,以下颌磨牙区最多见。病变生长缓慢,可使邻牙移位,术后易复发。2影像学表现:颌骨牙源性粘液瘤在X线片上一般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房隔细而不规则,分房形态各异,以网格状多见,有时可呈“火焰状”改变。肿瘤可穿破密质骨突人周围软组织,边缘欠光滑整齐。粘液瘤可伴有牙移位和牙根侵蚀吸收。(八)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1临床表现:该病变常见于25岁以下的男性青年。大多数发病部位在下颌第一磨牙区,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增大时可引起颌骨膨胀和疼痛。2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表现为团状密度增高区。肿瘤周边低密度结缔组织包膜。病变常附于牙根部,可伴有牙根吸收或牙根与肿瘤融合。二、颌骨非牙源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一)牙骨质一骨化纤维瘤:1临床表现: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中青年人多见,女性患者略多。病变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生长缓慢,增大时可使颌骨膨大变形,相关牙移位。2影像学来现:X线平片上,牙骨质一骨化纤维瘤多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间有少量钙化或骨化。上颌骨牙骨质一骨化纤维瘤可占据整个上颌窦,窦壁多有膨胀表现。(二)骨瘤骨瘤(osteoma)为骨膜化骨的良性肿瘤,除颌骨外尚多见于副鼻窦(如额窦)和颅骨。骨瘤有松质型和密质型之分,前者多见。1临床表现: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密质型骨瘤多见于老年人群。病变可发生于上下颌骨的任何部位,但松质型骨瘤罕见于前牙区,密质型骨瘤常见于下颌角的外侧和上颌结节区。病变生长缓慢,常突出于骨表面,质地坚硬。2影像学表现:松质型骨瘤的X线表现以圆形或半圆形骨性突起为特征,基底较宽,边缘光滑。骨瘤的密质骨和松质骨可与正常骨的密质骨和松质骨相连或不连,无骨吸收和骨膜反应。密质型骨瘤多表现为团状高密度,可突出于骨表面,边缘光滑,呈分叶状改变。(三)巨细胞瘤和巨细胞肉芽肿1巨细胞瘤:(1)临床表现:颌骨巨细胞瘤较少见。多见于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儿童罕见。性别无差异。病变一般生长缓慢,颌骨呈膨胀性改变,可伴间歇性隐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2)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典型的颌骨巨细胞瘤多呈蜂窝或皂泡状低密度骨破坏表现,瘤内骨隔粗细不一,密质骨可膨胀变薄,并可穿破密质骨突人软组织。2.巨细胞内芽肿:(1)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25岁以下的青年女性。下颌多于上颌,磨牙区多见。可有外伤史。可有颌骨膨胀和压痛。手术刮除效果良好。(2)影像学表现:巨细胞肉芽肿一般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单个卵圆形骨密内可有不完整的分隔使之形成多房。颌骨膨胀使密质骨变薄,并可突出密质其上有薄层骨膜和骨膜下新骨形成。较大的病变尚可使牙移位、牙根吸收。(四)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影像表现:在X线平片上,骨小梁减少或消失,表现为不规则的单房或多房低密度区。多房的内部骨隔纤细,可排列成网状、蜂窝状和皂泡状;有时粗细不均的条隔可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呈长短不一的放射状骨针。邻牙可被推移位,牙根可吸收。三.颌面部软组织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颌面部软组织良性肿瘤中较常见的有脉管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和纤维瘤等。本新闻共25页,当前在第2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责任编辑:姚红祥 

上篇文章:喷砂洁牙与超声洁牙的比较
下篇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