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佝偻病

1滴血,10分钟,30元,简单查佝偻病(图)

2009-12-05 health.zjol.com.cn A +

国内一流的儿童营养与儿童保健专家王如文讲授《儿童骨健康》的有关知识

  佝偻病的定义

  儿童佝偻病的全称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医俗称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骨骼发育障碍,是引起严重骨骼发育畸形的一种常见慢性营养性疾病。  以往普遍认为它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说是“缺钙”,实质是缺乏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缺乏不外乎三种情况:摄入不足、体内生成减少、需要量增大。最需要补钙的三个年龄段是:⑴婴幼儿、儿童与青少年骨骼快速成长的时期。⑵青壮年期,需要将骨密度增加并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⑶老年时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中,1岁内的婴儿是重点对象。  佝偻病新概念

  A.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从过去单纯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营养性、代谢性综合征(营养、代谢、生物社会疾病)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B.病因的进一步明确:从钙摄入不足→钙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从过去单纯的补钙→补钙+功能调节,避免“补钙、补D”过热现象。  维生素D、钙、磷是维持骨发育、骨营养、骨形态的物质基础,而机体内垂体、甲状旁腺、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及肝、肾等组织器官则是维生素D、钙和磷代谢的调节系统,所以,当维生素D、钙、磷缺乏或这些组织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发生异常时,都可出现维生素D、钙、磷代谢紊乱而致骨钙化不良与骨形态异常。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阶段,这种骨矿化不良与骨形态异常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样,如婴幼儿表现为佝偻病,妇女与老人表现为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又有先天性(胎儿期)佝偻病、婴幼儿佝偻病、晚发性佝偻病或青春期佝偻病之分。  佝偻病的发生发展除与上述生物学原因如维生素D、钙、磷的缺乏或代谢障碍有关外,还与社会因素如地理(纬度)、季节、气候、环境污染、居室条件、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卫生、教育水平等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佝偻病是人类在进化、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营养性、代谢性综合征,既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又是代谢性疾病,更是一种生物-社会性疾病,其实质是骨矿化不良与骨形态异常。因此小儿佝偻病防治既要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调整,也要重视社会性因素的改善;不仅要补充维生素D、钙、磷等物质,更要注重脏器功能、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佝偻病的病因

  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和与骨生成有关的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摄入或生物学利用度不足,造成生成的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的所致。地理、气候、环境、饮食文化等社会因素与佝偻病的患病率也有明显关系。此外,乳糖不耐受症也是重要患病因素。  日光照射不足皮肤内合成维生素D需要日光的直接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线不能完全透过一般玻璃。如家长心疼孩子,户外活动少,或隔着玻璃窗晒太阳等均可影响紫外线的吸收。城市的高楼建筑、空气中灰尘或煤烟较多,多雾均能阻挡紫外线的透射。冬季日光中紫外线较弱;衣着的多少可能影响紫外线的透过量,所以冬春季,缺少户外活动、城市居住者佝偻病的发生率较高。  维生素D摄入不足婴儿每天从一般食物中摄入维生素D量不到100IU。若平时不直接晒太阳或补充鱼肝油、蛋黄、肝等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就容易得佝偻病。人乳内源性维生素D主要依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皮内的胆骨化醇转化为维生素D3;外源性维生素D依靠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奶油、鱼子、蛋黄等)或药物(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由消化道吸收入人体内。以0-3岁婴幼儿组为例,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特别快,而婴幼儿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又很少。若以100克食物所含维生素D计算,蛋黄含60IU-300IU,人乳含0.4IU-10IU,牛奶含0.3IU-4.0IU,猪肝含40IU-50IU,一般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不含或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婴儿每日维生D需要量为400IU,所以婴儿仅靠食物获得维生素D是远远满足不了身体需要的。  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儿童生长过速,体内需要维生素D、钙、磷增多,当内源性和外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时,维生素D出现缺乏,同时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婴儿尤其双胎及早产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的需要量多,如不及时供给,容易发生佝偻病。生长发育迟缓者,发生佝偻病少见。肥胖儿童不论从身长、体重、营养指标等方面都大于一般及瘦小儿童,这是生长发育迅速的一个明确指标,所以其需钙量也相应地大于一般瘦小儿童,而家长又认为自己的小儿身体好,不需要补钙,延误了维生素D补充的时机,造成维生素D缺乏。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列不当据相关文献报道,母乳喂养的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明显少于牛羊乳和混合喂养的儿童,因为经研究表明人乳不仅含有脂溶性维生素D,而且含有水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此外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宜小儿肠道吸收,提高血钙水平。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喂养的食物中的钙、磷比例不适宜,故吸收较少。此外,谷物中含有大量植酸,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不能被肠道所吸收,长期下去可引起钙、磷吸收障碍。  疾病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部疾病、胃肠疾病、肝病、肾病、胰腺疾病、心脏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任何疾病影响到肝肾功能者,均可使肝肾的羟化维生素D作用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钙、磷吸收障碍。  药物因素如长期应用抗癫痫的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  佝偻病的防治  如上所述,小儿佝偻病的病因是由于维生素D和/或其他营养素缺乏或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钙的生物学利用度下降所致。影响佝偻病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母亲妊娠期的营养状况、季节、喂养、饮食、护理、疾病、生长发育、环境状况等均与佝偻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小儿佝偻病的防治不能单纯地增加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而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一方面,要加强健康教育,注重营养素摄入平衡,另一方面,注意调节参与骨生成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充分提高钙的生物学利用度。  预防佝偻病是一种慢性病,预防是关键,大面积开展佝偻病防治,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和儿童保健保健系统管理。只有把佝偻病防治和儿童保健知识教给家长,使他们参与家庭自我保健,才能使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下降。建议每年儿童体检中增加骨碱性磷酸酶酶化验项目,筛查佝偻病,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普及预防措施宣传普及合理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知识。加强母孕期及幼儿户外日光浴活动。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坚持母乳喂养至8个月,按时添加辅食。预防和及时治疗婴幼儿常见病。  药食预防法孕妇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生儿在出生2周后口服维生素D400u/d;对早产儿、双胎及消化道疾病患儿可酌情增加预防量。对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即一定时间的户外日光浴活动、服用预防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以及及时添加辅食。对因母乳不足或不能由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食用添加了维生素D的配方乳。  治疗原则  活动期:给予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坚持户外活动;给予维生素D剂和钙剂,预防骨骼畸形;维生素D剂:口服法或突击疗法;钙剂:碳酸钙及相应制剂。  恢复期:多晒太阳,口服预防量维生素D3。  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对骨骼畸形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加以纠正严重畸形行外科手术矫正。

前一页[1][2]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