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外胆管损伤

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中的作用

2009-12-05 lw.china-b.com A +

作者:李连金,徐中强,刘强,黄先彤,王福顺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54例胆囊良性疾病全部采用安全线外CalotstrianglebegondthesafelineinLC.Allthepatientsdidnotneedpreoperativegastriccanalandurinarycanalinsertionandinteroperativewashing.Drainagetubewasplacedaccordingtothecondition.Results:AllpatientswereperformedLCsuccessfullywiththeimprovedmethodwithoutconversiontolaparotomy,amongwhomsevencaseswereplaceddrainagetube.Themeanpostoperativehospitalstaywas3days.Nobileleakage,extrahepaticbileductinjuryordeathoccured,andthetypeBultrasonicrecheckingwasnormalonemonthlater.Conclusions:LCwiththeimprovedmethodcaneffectivelypreventinjuryofextrahepaticbileduct.

Keywords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ic;Bileductinjury;Prevention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5年7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4例,全部采用改良法,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患者共254例,其中男99例,女155例;13~84岁,平均50岁。病程1d~24年,平均65年。慢性胆囊炎224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218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4例;合并肝硬化4例;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3例;急性胆囊炎2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3例,坏疽1例,伴阑尾炎1例;胆囊息肉8例,胆囊胆固醇沉着症2例,腹腔粘连20例。

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头高脚低位左倾20°,人工CO2气腹压力为10~14mmHg。先探查“脂肪窗”[1]及网膜孔,并于孔内置入一块小纱布。分离影响LC操作的粘连。用弹簧抓钳轻轻提起胆囊颈部,展开Calots三角后外侧剪开颈部腹膜,窥镜旋转45°,从右向左用“梳,撕,钝性剥离”法找到胆囊壶腹及三角后间隙,显露“三管一孔一脏器”[2],前后结合,确认无误后常规离断胆囊管及血管,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地毯式电凝胆囊床。所有病例术前均不置胃、尿管,术中无需冲洗,胆囊从脐孔或剑下戳孔取出,根据术中渗出情况放置引流管。记录术中术后肝外胆管损伤、胆漏、胆总管结石及术中中转开腹及术后1月B超复查和恢复情况。

全部病例成功采用改良法LC完成,其中择期手术239例,急诊手术15例;3孔法14例,4孔法240例;术后平均住院3d,7例置引流管。手术时间15~180min,平均45min。全部病例均无肝外胆管损伤或死亡,无胆漏及中转开腹,术后1月B超复查未见异常。

为预防肝外胆管损伤,顺利开展LC,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利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经验,以安全线外Calot’s三角后外侧入路,TOO显露法,“宁伤胆不伤管”[3],贴胆囊操作,三角内无电热操作及先易后难为手术原则,充分利用“脂肪窗”和网膜孔、胆囊壶腹等明确的解剖标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改良法LC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比较有效的措施,适合于初期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师。

31网膜孔常规放置小纱布常规放置纱布是因为:作为三角解剖背景,视野清楚,同时提示网膜孔右缘的位置;防止胆汁及血液污染小网膜囊;早期发现胆汁漏及出血;必要时用纱布压住胆囊创面出血点,避免盲目操作带来的副损伤;对取出胆囊前后因腹压变化而导致的微小胆漏或出血,用其蘸创面能及早发现;对着纱布吸引可避免吸附肠管,损伤组织。

32腹腔粘连的分解将窥镜略推进,紧贴胆囊直视解剖,从右到左、由浅入深、逐层分离。分离粘连的目的是便于显露胆囊三角结构。不影响LC操作的粘连不予游离。

33胆囊三角的解剖一般采用田伏洲等[1]使用的“警戒线”右侧15cm的平行线视为安全线;假如不能确定胆总管右侧壁,可将网膜孔右侧缘视为胆总管右侧缘。所有操作均在安全线右侧完成[1]。我们认为分离出胆囊管后直接7号丝线结扎牵引,便于上钛夹,还可防止结石下滑或血管出血。使用蚕食法离断胆囊管,便于术中观察断端情况,确定有无胆管损伤。采用安全线外Calots三角是因为:胆囊动脉终末支多分布在胆囊颈左侧及后方的肝脏面,炎症时伴行淋巴结肿大,粘连明显;三角区内胆囊管及血管变异多见,副肝管在此出现的几率较高;三角区脂肪堆积可能,胆囊壶腹外形变化很大,标志有时不明显;腹腔镜是仰视显像,窥镜可转换视线方向,利于多角度判定TOO,同时后三角组织疏松,异常情况少见,从后外侧轻易分出胆囊管,辨认壶腹并且轻易看到危险管道的走行;田伏洲等[1]提出“脂肪窗”概念,提出“警戒线”右侧15cm为安全线,在临床我们也有类似熟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解剖标志。我们以安全线为起点,从右向左分离,以胆囊管为中心显露TOO也是很安全的,所有的操作不能超越警戒线。

34复杂LC的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可将结石挤回胆囊或切开体部取出结石;胆囊张力高,不能牵引者予以减压;术前B超示胆囊小结石或胆囊管增粗、急性胆囊炎时,7号丝线先结扎胆囊管;胆囊管短时可留下一段胆囊颈管保护胆总管,残端碘酊烧灼;急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建议以钝性分离为主;布满型胆囊结石或萎缩性胆囊炎,可切开胆囊体部取出结石,用输尿管导管插入管道引导LC或逆行切除。

35LC中转开腹手术时机萎缩性胆囊炎急性期,布满型胆囊结石且胆囊三角脂肪堆积,或胆肠漏等,腹腔粘连较重,逆行分离仍难以辨别TOO;小网膜孔不通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缘不能辨认;出现大出血经过纱布压迫处理无效,纱布有胆汁考虑有肝外胆管损伤不能镜下处理时,及时中转开腹是明智之举。

36LC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LC时,肝门解剖是仰视角度进行,胆管位置深,胆总管过度牵引成角,故胆管损伤部位高,误伤多在肝总管及肝管的侧壁。术中胆管损伤隐蔽,在胆总管较细时,易误将胆总管作为胆囊管处理。术中不明管道一定要追踪到进入胆囊才能离断。取胆囊时由于压力的降低,微小胆漏在白纱布上轻易早期发现,三角处均不带电热操作或贴近胆囊手术,是为了防止肝外胆管的意外灼伤或迟发性胆漏。正规的LC培训,严格遵守手术原则,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中转开腹是LC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1]田伏洲,王雨.医源性胆管损伤:基层医院如何预防[J].四川医学,2005,26:278-279.

[2]方驰华,杨继震,邓明福.“三管一孔一脏器”显露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230-232.

[3]王克成,张康泰,邓小枫,等.3709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总结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132-133.

[4]李忠堂,顾伏平,王国喜,等.胆囊后外侧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55-57.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