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硬化腹水死亡1例报告 2006年第6卷第12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2-05 www.39kf.com A +

患者,男,8岁,因乏力、厌食、腹胀、尿黄1月余,加重1周于2006年7月20日入院水肿。实验室检查:肝功:ALT78u/L,TBiL308μmol/L,DBiL172.6μmol/L,ALB25g/L;PT44.6s,PTA13.1%;腹部CT报告:肝硬化、腹水、脾手术,患者先后并发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于8月28日临床死亡。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Wilson)病,是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发病率为1/30万,基因频率0.056,是儿科临床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之一[1]。本病是少肾炎、关节炎,还有报道以溶血性贫血、消化道出血、抽搐等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值得临床医生注意。

本病一经确诊,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治疗。治疗原则是尽快建立铜的负平衡,清除已沉积在组织过多的铜盐和防止铜盐在组织内进一步积聚。具体治疗措施包括:(1)减少铜摄入,为防止铜进一步沉积,应避免食用含铜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贝壳类海鲜、果仁、巧克力和蘑菇等。若饮用水含铜高,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2)清除体内积累铜,可采用药物治疗,如D-青霉胺、曲恩汀、锌剂、四硫钼酸铵、二巯基丙醇等。(3)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如护肝、退黄、利尿、支持治疗和缓解神经、精神症状。(4)肝移植,可明显改善肝脏对铜的代谢,使肝脏和神经系统表现好转。肝移植的指征是爆发性肝炎、药物治疗无效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无明显肝脏损害,但有严重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也有经肝移植治疗后病情改善的报道。

该病例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入院时表现为高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高黄疸等肝衰竭表现,虽给予内科积极治疗,终因肝功能衰竭,临床死亡。本病虽非常见病,而国内近年屡有报道,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防止严重的肝、脑病变的发生,使预后有很大改善[2]。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全海燕.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2):84-85.

2张法红,蔡建庭,傅岳平.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分析.浙江医学,2005,27(4):278-279.

作者单位:257034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传染科

 (编辑:若木)

分享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