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

2009-12-06 www.clinixoft.com A +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PMR)Polymyalgiarheumatica,PMR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巨细胞动脉炎(GCA)与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密切相关,两者受累人群一致,后者甚至比GCA更常见。PMR年发病率为52.5/10万人,成为西方老年人最常见的血管炎病。我国有关本病报道不多,可能与漏诊有关。北京协和医院曾报道22例PMR,合并GCA6例。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1957年Barber首次提出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rnatica,PMR),这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疼痛和僵硬,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认为PMR与HLA-DR4相关,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另外本病与年龄及内分泌激素变化可能也有一定相关性。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PMR病理学研究较少,单纯PMR并无特殊病理学特点。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关于PMR病理学研究较少。近年来,虽然有人报告大关节滑膜炎(如膝、胸锁关节)可解释患者肌痛症状,且关节镜活检及滑液检查支持滑膜炎存在,但此存在争议。Kyle根据放射学、温度图及放射性核素扫描,56例中只一例示有滑膜炎。临床上PMR很少有明显关节炎,即或有之过程亦良性,与一般关节炎不同。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大多数PMR可单独存在。PMR临床表现为颈部、肩胛带、骨盆带肌肉酸痛和晨僵,但肌压痛及肌力减弱不显著,肌活检、肌酶谱、肌电图均正常,有别于多发性肌炎。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一)PMR可突然起病,多在数周内加重,如不发展成GCA,预后较好。本病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可有低热、乏力。但高热少见。肩胛带或骨盆带肌肌痛是PMR最突出的局部症状,多为对称性,也可先表现为一侧肩部或髋部肌肉不适或疼痛,数周后发展至对侧。四肢近端及颞部肌肉及肌腱附着点亦可累及。轻者晨僵及肌痛于晨起后1~2小时逐渐消失,休息后僵硬明显。严重者可上肢抬举受限,不能过肩、梳头,或持物,下肢抬腿及上下楼困难,难以下蹲,更有甚者翻身困难需卧床。夜间疼痛常见,可影响患者休息。与肌炎不同,PMR患者肌肉一般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但患者可因关节疼痛和肌痛限制自身活动。晚期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肩或髓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可致关节挛缩,导致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障碍。(二)关节痛多见于肩、膝、腕、胸锁关节已如上述、可有一过性轻或中度滑膜炎。关节周围如肌腱、滑囊或关节囊可有压痛。PMR滑膜炎很少引起典型的关节旁骨质疏松和侵蚀,且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分布部位及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袁孟彪:《医师速查丛书・内科速查-第二册》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特点为颈、肩胛带肌、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二者关系密切,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女性较多见。(一)肌痛与晨僵:肌痛多呈对称性,肩胛带肌肉最早出现症状,四肢近端、颞部、腋部肌肉及肌腱附着部位均常累及。(二)关节痛: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布部位及严重程度均不同,常累及肩、膝及腕关节。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二)肌痛及僵硬感对称性出现在肩胛带、颈及骨盆带等处的肌肉,早晨及休息后明显,严重时上肢不能举过肩,上下楼梯困难,起床困难。一般无肌无力及肌肉压痛,晚期可有肌萎缩。(三)肩关节、膝关节及腕关节等处出现关节痛。(四)并发颞动脉炎者,可出现头痛、头皮触痛、视力模糊、失明及颌部间歇性运动障碍。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PMR滑液分析呈轻微炎症性改变。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PMR可有轻中度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升高。急性期未治疗的PMR中血沉和(或)CRP增高,常为本病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PMR中肝功能异常较常见,但患者反映肌肉损害的酶系如血清肌酸激酶(CPK)正常,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袁孟彪:《医师速查丛书・内科速查-第二册》均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突出表现为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可有轻至重度正色素性贫血、白蛋白轻度减低、球蛋白增高、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轻度升高等。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血常规: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正常或略高,血小板可升高。(二)血沉增快,一般超过50mm/h。(三)C-反应蛋白升高。(四)血清肌酶谱正常。(五)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补体正常。(六)肌肉活检及肌电图正常。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PMR诊断标准:(一)发病年龄≥50岁;(二)颈、肩胛带及骨盆带3处易患部位中至少2处出现肌痛和晨僵;(三)实验室检查示有全身炎症反应,如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四)受累肌群无红、肿、热,也无肌萎缩;(五)排除类似疾病,如RA、多发性肌炎、慢性感染;(六)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PMR完全为一临床诊断,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低热,颈、肩胛带及骨盆带处肌肉疼痛伴晨僵,但无明显肌肉红肿热及肌肉压痛或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血沉明显增快,应高度警惕PMR,但必须除外类似PMR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慢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诊断PMR时还须仔细寻找有无伴发GCA迹象,若有怀疑,应积极作相应检查,主要是颞动脉活检。袁孟彪:《医师速查丛书・内科速查-第二册》风湿性多肌痛完全为临床诊断,应严格符合以下6点。(一)发病年龄超过50岁。(二)颈、肩胛带及骨盆带3处易患部位中至少2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持续1周或以上。(三)实验室检查示有全身反应证据,如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四)受累肌肉无红、肿、热,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五)排除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等。(六)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mg/d)反应良好。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年龄50岁以上。(二)持续4周以上颈、肩胛带、骨盆带至少2处出现肌痛及僵硬感。(三)血沉大于50mm/h。(四)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15mg/d疗效明显。(五)排除其他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十分敏感,泼尼松(龙)40~60mg/d,1周内症状可消失,1个月后逐渐减量到7.5~10mg/d,维持1~2年,大多数患者可完全缓解。本病预后良好。但激素减量过快易复发,有激素抵抗者可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单纯的PMR可门诊定期随访,鼓励患者适当作肌肉运动,避免废用性萎缩及关节运动障碍。本病对小剂量激素(相当于泼尼松每日10~15mg)反应良好,能满意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病情稳定后以最小量维持1~2年,多数人在治疗4~5年后可停药观察。由于PMR均在老年发病,故应密切观察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近有作者报告联合应用小剂量甲氨蝶呤(MTX)7.5mg/周,半年后渐停皮质激素仅以MTX维持、取得较好疗效。PMR如不发展为GCA,预后较好。袁孟彪:《医师速查丛书・内科速查-第二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能满意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不仅要考虑疗效,又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病情稳定后可用小剂量维持,甚至在严密观察下停药。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糖皮质激素:可作为诊断性治疗指标。一般采用小剂量泼尼松10-15mg/d,4天左右症状可缓解,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后,将泼尼松减至5mg/d维持治疗,疗程1-2年。合并颞动脉炎患者,应予以泼尼松40-60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二)非甾体抗炎药:对单纯性、轻症风湿性多肌痛患者有效。1.叶任高:《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P9172.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P2453.袁孟彪:《医师速查丛书・内科速查-第二册》,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P2184.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安徽科技出版社,2002,P24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