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298例临床分析

2009-12-07 www.health99.org A +




高宝英2005-12-1313:09:18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年3月第4卷第5期

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多数,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简称持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简称持后位)的发生率最高[1]。本文对298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持横位和持后位的诊断和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2400例,同期持横位和持后位298例,占12.42%,孕妇年龄在19~40岁之间,初产妇270例,经产妇28例;足月妊娠280例,过期妊娠16例,早产2例。本例妊娠并发症主要是妊高征、IUGR、羊水过少等。

1.2诊断标准凡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直至分娩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入口,中骨盆或骨底,只要胎头仍取枕横位者或其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者,称持横位或持后位[2]。298例分娩结束时胎头为枕横位210例,其中前不均倾23例,后不均倾10例;枕后位61例,持横位徒手旋转枕前位27例。

1.3持横位与持后位的发生因素产道异常54例占18.12%(骨盆狭窄48例,骨盆畸形5例,盆腔包块1例);产力异常120例,占40.27%(原发性宫缩乏力32例,继发性宫缩乏力88例);胎儿异常25例,占8.4%(巨大儿20例,早产2例,畸胎3例);相对头盆不称99例,占33.22%。

2结果

2.1产程中的异常临床表现产程中发生宫颈水肿23例(7.72%),继发性宫缩乏力88例(29.53%),胎膜早破110例(36.91%),尿潴留,血尿10例(3.36%)。

2.2分娩方式本组自然分娩40例(13.42%),剖宫产213例(71.48%),胎头吸引术45例(15.1%)。

本组剖宫产率较同期剖宫产率(14.23%)明显增高,说明持横位与持后位除少数可用手法纠正由阴道自然分娩外,绝大多数需行手术产[3]。本文对阻力不大,难产倾向不太严重,胎儿体重在3000g左右,在调整和加强宫缩后,有13例以枕横位或枕后位自然娩出,27例枕横位徒手旋转枕前位娩出。因此在试产中虽有相对性头盆不称出现,但维持一个好的产力,部分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可顺产或阴道助产分娩。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