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梨形鞭毛虫病

腹泻是什么引起的?又怎么样去防止?又怎么样医治?

2009-12-07 wenwen.soso.com A +

病因
(一)急性腹泻病程多不超过3星期,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由于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肠腺病毒感染时,可发生小肠非炎症非腹泻。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杆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侵入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难辨性梭状芽胞菌可致结肠炎,产生脓血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形鞭毛虫、隐孢子虫感染可致小肠非炎症性水泻。溶组织肠阿米巴侵犯结肠时引起炎症、溃疡和脓血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旅途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数为感染所致,病原体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形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性药、拟胆碱能药在服药期内不致腹泻。
  (二)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肠蠕动紊乱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预防
搞清原因对症下药
腹泻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很多人出现腹泻症状后,就自行服用止泻药,或者是对病情置之不理,任由疾病继续发展,这都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其实,多种病因均可能导致腹泻,细菌、病毒、寄生虫对肠道的侵害,食物、药物对肠道的刺激,天气的变化,外界环境的不适应都可能是引发腹泻的罪魁祸首。夏季严把“病从口入”关
在夏季,人们偏爱食用未加热的食物,急性腹泻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急性腹泻多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各种寄生虫未被杀灭,进入肠道中引起感染。预防夏季腹泻,要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切生食的板和刀要与切熟食的分开;在进食前要将食物进行彻底清洗或加热;不吃隔夜的食物;保证饮食安全卫生
秋季腹泻不可忽视在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幼儿中,所以又称“小儿秋季腹泻”。这种腹泻起病急,每日大便数十次,多为水样便,便中无脓血和粘液。由于胃肠道症状十分严重,腹泻和呕吐过于频繁,患儿极易出现脱水现象。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物,应该携带患儿粪便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师化验确诊,明确病因,止吐止泻并及时补水,纠正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家庭护理不可少腹泻患者的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急性腹泻期间要注意饮食调整,喝一些米汤、用水稀释过的牛奶、稀粥等取代正常饮食,让胃肠“减轻负担”,也有利于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水分。而且米汤、用水稀释过的牛奶、稀粥等进入胃肠道后,可粘附在胃肠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减少肠道对细菌毒素的吸收,从而减轻全身症状。患者应该少食多餐,多吃一些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脂过多的食物,以免造成吸收不良。待病情好转后数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慢性腹泻患者要注意调养
成因: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的腹泻。很多成年人常有慢性腹泻的问题,多是由于胃肠功能性紊乱引起的。吃冷食或凉水果、精神紧张、天气转凉、旅游出差等都会诱发慢性腹泻。
建议:多食用低脂少渣和高蛋白高热能食物;少吃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菜,少吃含粗纤维多的菜、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刺激性太强的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等。
答案补充治疗就需要根据根据病因治疗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