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梨形鞭毛虫病

抗寄生虫药物

2009-12-07 www.suanming.com.cn A +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albendazole)又称丙硫咪唑,商品名肠虫清,是继甲苯达唑之后研制成功的又一同类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广谱抗蠕虫药之一。

【驱虫作用】阿苯达唑对肠道寄生虫,如线虫类的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粪类圆线虫,绦虫类的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等的驱杀作用及其机制基本同甲苯达唑。但由于它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比口服甲苯达唑后高出100倍,肝、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并能进入棘球蚴囊内。因此,对肠道外寄生虫病,如棘球蚴病(包虫病)、囊虫症、旋毛虫病,以及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等也有较好疗效,为甲苯达唑所不及。对于脑囊虫症,也有较缓和的治疗作用,比吡喹酮较少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癫痫发作等强烈反应,但仍应住院治疗,随时警惕脑疝等反应的发生。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则稍逊于吡喹酮,疗程也稍长。

【临床应用】

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400mg顿服。抗线虫病驱蛔虫、蛲虫及钩虫疗效显著,对鞭虫较差。治疗旋毛虫病有效率可达100%。

2.牛肉绦虫感染,每日800mg,连用3天;猪肉绦虫或短膜壳绦虫感染,可参考上述疗法进行。抗肠绦虫病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及膜壳绦虫有良好驱杀作用,有效率可达61%~72.7%。

3、囊虫症200~300mg,每日三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给予2~3个疗程,疗程间隔15~21天。脑型病例应住院治疗。如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大发作,应停药2~3周。如有颅内压增高(常在给药后1~3周逐渐明显),应先行降低颅内压。尤须警惕发生脑疝。治疗猪囊尾蚴病及棘球病的首选药。用药后有效率可达94.6%~100%,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很少引起强烈反应,比较安全。对各型猪囊尾蚴病均适用。用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可起两方面作用:一是对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者,用以替代手术;二是手术前后用,可杀死术中外逸扩散的原头蚴,防止复发。对肺、肝、腹膜棘球蚴病均有良好疗效,对骨棘球坳病较差.

4、包虫病(棘球蚴病)5~7mg/kg,每日二次,30日一疗程,重复数疗程,疗程间隔2周。

5、华支睾吸虫病每日8mg/kg,顿服,共7日。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疗效可达90%。

6、旋毛虫病对肠内期和肠外期旋毛虫均有驱杀作用。每日24或32mg/kg,5天一疗程,给予1~2个疗程。

7、对肺吸虫病和梨形鞭毛虫病也有效。

8.其它对粪类圆线虫病、贾第虫病及皮肤幼虫移行症亦有良好疗效。

【不良反应】本品副作用轻,一般耐受良好。每日400mg时,20%~30%的病例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和头晕、思睡、头痛等。多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每日800mg时,初期有30%出现白细胞减少,5~6个月后可恢复。少数可见肝功能障碍,1~2周内恢复。有胚胎毒和致畸作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及有癫痫史者慎用。

  治疗囊虫症和包虫病时,所用剂量较大,疗程很长,但也多能耐受。主要反应系由猪囊尾蚴解体后释出异体蛋白所致。可见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脑型囊虫症时则可引起癫痫发作、视力障碍、颅内压升高,甚至脑水肿和脑疝。治旋毛虫病时也可发生发热、肌痛和水肿加重等反应。

1.抗线虫病驱蛔虫、蛲虫、钩虫及鞭虫:每日400mg顿服或分2次服,儿童200mg顿服;驱钩虫10日后,驱蛲虫两周后重复一次。旋毛虫病:24mg/(kg・日),3次/日,连服5日。

2.猪囊尾蚴病和棘球坳病猪囊尾蚴病:15~20mg/(kg・日),2次/日,30日一疗程,间隔15天后再重复疗程,可连续给数个疗程。

3.抗肠绦虫病400mg,顿服或分2次服,儿童减半。

4.抗吸虫病8mg/(kg・日),连服7日。

【制剂】片剂:100mg、200mg/片;混悬液:100mg/5ml,100mg/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