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常年性鼻炎

地塞米松下鼻甲注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2009-12-08 www.daifumd.com A +

地塞米松下鼻甲注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发表:(2007-10-2403:17);最后修改:2007-10-2403:17;
作者:;【阅读:96】【留言】【繁w】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对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下鼻甲注射进行治疗。结果随访2年观察,有效率72%,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地塞米松下鼻甲注射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塞米松变应性鼻炎下鼻甲注射  近年来,随着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对过敏性炎症的调节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对控制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效果较好,而对控制鼻塞症状,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用药,效果均不佳。而地塞米松可有效缓解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各种症状,故我科门诊采用地塞米松下鼻甲注射治疗,效果较好,无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诊断标准[1]的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龄20~48岁;病程1~20年;全部患者均有常年性不同程度的打喷嚏、水样鼻涕、鼻痒、鼻阻塞等症状。鼻黏膜表现为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  1.2方法采用下鼻甲注射疗法。患者取坐位,用1%地卡因棉片贴于下鼻甲黏膜表面进行麻醉,5min后取出棉片,每次每侧用注射器抽吸地塞米松0.5ml、2%利多卡因0.2ml,安上细长穿刺针头(一般用细的腰椎穿刺针),将穿刺针从下鼻甲前端刺入黏膜下,沿鼻甲下缘平行刺入直达后端,然后自后向前缓慢地边退针边注射药液。拔出针头之后,用浸有1%~2%麻黄素生理盐水的棉片放于进针处,可起止血作用。此法每周注射1次,3~4次为1个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每1个疗程间隔2周。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见表1。  表1下鼻甲注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判断标准(略)  2.2治疗效果分别于注射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查。按表1标准评定疗效,所得结果见表2。在注射1次后显出明显效果,其中喷嚏、鼻溢液、鼻痒症状消失最明显,鼻塞多在1个月后逐渐减轻。注射后未见明显副作用。  表2下鼻甲注射后近、远期疗效(略)  3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抗体IgE介导的炎性反应。当机体接触了过敏原以后,机体会产生一种抗体IgE,它会吸附在组织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人体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时,这些过敏原就会和IgE相结合,释放出组胺、激肽、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类、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等介质。这些介质通过它们各自的受体,使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强。上述病理变化即可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而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作用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其免疫抑制作用又能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因此,在下鼻甲组织中注射地塞米松,能减少组胺释放,减轻血管舒张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变态反应,调整局部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目的。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较好,药效持续时间长,而且不会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宜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顾之燕.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1,134.  2王荣光.临床鼻科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67.  (编辑建伟)  网友评论|医药网站导航|关于我们|觅医问药贴|医药分类信息|医院大全|药品大全|友情链接|询医问药|网药®--耳鼻喉科网(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蜀ICP备0501925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川)-非经营性-2005-0007
Copyright?2005-2005网药AllRightsReserved.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