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 健康

2009-12-08 www.tzgse.cn A +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今日天气: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孢子丝菌病

来源:本站讨论区


所属类别:健康

特别推荐:金融危机期间的最佳赚钱之路HOT!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

〖临床特点〗

一、病因:多有外伤史,

二、好发部位: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

三、皮疹特点: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并沿淋巴管蔓延。

四、自觉症状:轻微。

五、分型:淋巴管型、固定型、播散型。

〖组织病理〗组织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的化脓性炎症。在脓肿和多核巨细胞中PAS染色有时可找到孢子或星状体。

〖实验检查〗脓液或组织真菌培养有孢子丝菌生长。

〖预防治疗〗

一、10%碘化钾溶液为首选药物,10~20ml口服3/日,饭后服药,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如病人可以耐受,治疗应延长至临床治愈后4~6周。

二、伊曲康唑100mg口服1/日,连续个月以上。

三、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日,连续3个月。

四、5-FC口服1.5~2g/日,可与酮康唑合用,200mg/日,连续2~3个月。

五、二性霉素B适用以上药物治疗无效者,静滴,还可配成0.25%的溶液局部损害内注射。

局部损害可考虑切除治疗,或采用物理疗法、热疗或冷冻治疗。这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霉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偶而也可侵犯粘膜,肺、脑膜和其他内脏器官。发病前,皮肤常先有外伤史,再接触带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大约经过1~3周,就在最初侵入的部位产生象疖子样的损害,一般不痛,也不发热,溃破后形成溃疡,流脓不多;也可为丘疹、疣状损害、斑块、菜花样假性肿瘤等。损害可长期固定于一处,或沿淋巴管向上蔓延,产生一串类似损害,数个至数十个排列成条状。一般以上肢发病的机会最多,下肢次之,近几年来面部也相当多见。极少数可侵入血液,引起皮肤和内脏的广泛播散。挤出损害中的脓血作培养,常能分离出病原菌,即可确定诊断。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疗程在2~3月。局部温热疗法可起辅助作用。防止皮肤外伤对预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换下的敷料应烧毁,以免污染环境,感染他人。


相关信息

如果您对本篇内容感兴趣,请在此留言。联系方式请至少填写一项,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取得联系。*您的姓名:您的电话:
您的手机:您的邮箱:
您的地址:即时通讯:
请输入验证码推荐信息


特别提示与声明:

1、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信息。已得到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指定的授权范围内使用,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页面部分信息内容乃程序自动从互联网获得,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信息来源,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若涉及到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网工作人员予以删除。

2009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