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心电图表现

2015-11-11 放心医苑网 A +

本文分析了96例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qt离散度,并按临床分级,对不同级别的心力衰竭进行对比分级,拟为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指标。

1临床资料

1.196例肺心病慢性心衰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患者,男62例女34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2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对照组75例,无心肺疾病,年龄性别与肺心病组无显著差异。

1.2检查方法:采用日产ecaps_12心电图记录,纸速25m/s。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导联记录出3个基本平稳无干扰的心电图波群,分别测量qt间期和间期。qt间期选择qs直点和t波清晰的导联,t波终点选择t波除支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出现u波时选择t波和u波之间的切迹。各导联连测3个取均值,从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得qtd。间期测3个以上不同导联取均值,用心率校正qt值,分别按公式qtc=qt/()1/2,qtic=qt+0.154(1_)计算出qtc和qtic。然后分别从qtc,qtic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出qtcd.qticd。

1.3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以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间的qt离散度的比较见表1。

2.2不同级别的心力衰竭与ot离散度的关系:见表2。

3讨论

qt离散度(qtd)是标准导联心电图上最大与最小qt间期之差。它代表心肌节段性复极的差异。近年来,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较广涉及到qt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心脏病领域[2~3]。

观察发现肺心病心力衰竭与对照组qt离散度比较,前者显著增加(p<0.01),慢性肺心病多数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由于肺部毛细血管床的损伤和减少,炎症的侵蚀和弥散障碍致通与血流比例失调,机体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和右心室负荷过重等因素,导致心肌电活动失调,分析表明心肌节段性复极差异明显增大。并观察到早期心力衰竭qt离散度即见显著增加而心力衰竭ⅰ级,ⅱ级,ⅲ级各组的qt离散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梯度一致性增加。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随着病情的加重,缺氧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肺型p波,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顺钟向转位,而往往由于严重的肺气肿造成体表心电图的低电压,给统计分析带来较多困难,qt离散度受此影响较小。分析表明,qt离散度与肺心病心力衰竭程度互相关。本文观察到qt离散度≥70ms组49例,住院死亡10例,死亡率为20.41%。而qt离散度<70ms无一例死亡,说明qt离散度越大,预后越差。心肌节段性复极差异增大,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可作为肺心病病情判别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qt离散度的测定分析,具有简单易行,无创性,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