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神经性呕吐

2015-11-12 放心医苑网 A +

概述

本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呕吐,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不符合精神症的诊断标准,除呕吐外无明显的其他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临床上常见初时误为本症,仔细地观察及探究动机因素,常被重新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

病因

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症状

(1)表现为进食后呕吐,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2)患者否认自己怕胖或控制体重的动机。

(3)有一定心理社会性因素,不能否定患者以呕吐作为暂缓内心冲突的一种方法。(4)体重无明显减轻。

(5)已行全面体检,无法找到解释该症状的躯体疾病。

(6)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检查

(l)诊断要点:1)反复发生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糜。

2)体重减轻不显著,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

3)无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

4)无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没有其他癌症症状。

(2)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本症有明显的担心发胖而节食,以致体重明显下降(减少正常平均体重值25%以上)这些特征神经性呕吐均无。

2)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与神经性贪食区别在于没有明显的暴食行为,且无怕胖和控制体重的主观愿望。

3)癔症。该症患者可出现呕吐现象,但其作为癔症症状之一,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继发性获益及存在与否与暗示相关等特点,患者常有明显的表演性人格。以上在神经性呕吐患者身上难以发现。4)躯体疾病导致呕吐。病史、体检及各项检查明确呕吐与一定的躯体疾病有关,则首先诊断该躯体疾病,不考虑单独的神经性呕吐诊断。

治疗

(1)心理治疗:

l)一般心理治疗。通过盘问,澄清与神经性呕吐有关的心理社会性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流通、支持,有一定效果。

2)行为治疗,可采用厌恶疗法或阳性强化法削弱呕吐的敏感性,直至呕吐清除。

(2)药物治疗:

l)精神科药物少用,可根据伴随症状对症处理,往往小剂量用药,如舒必利,氟西汀等。

2)营养性支持治疗。视呕吐造成的影响予以躯体支持治疗,如维生素类、atp、辅酶a等。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