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不良心理也会影响视力

2015-11-17 放心医苑网 A +

心理因素与青少年视力下降好像搭不上边,可心理学家和眼科专家对400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视力减退与心理因素有关。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发现,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视力减退大致有三种类型:

1.条件具备型:他们在视力下降的同时,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求得父母和老师的同情和谅解,往往以眼睛看不清为借口,避免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多数害怕学习,经常在暗处看东西,造成视力下降,然后经常以此来逃避学习。这类视力减退的青少年甚至会出现拒绝上课,头疼、呕吐、咬指甲等一系列特征。

2.眼镜愿望型:其心理视力障碍通常表现为:嘴上不说,但心里很想戴眼镜,所以常常在人们面前表白视力不好。因此,他们常常不是近视而乱戴他人眼镜,久而久之,慢慢地发展为近视。

3.紧张型:表现为有的青少年本来有轻微的近视,他们戴上眼镜完全可以避免视力的继续减退,但却害怕戴眼镜,一提到戴眼镜就恐惧,一想到戴眼镜就心里紧张。于是长期拒绝戴眼镜或偷偷摘掉眼镜,以致造成视力下降。

此外,不良家庭环境也影响儿童的视力。夫妻不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父母虐待孩子等,都会引起儿童视力障碍,这主要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且常被忽视。成年人视力也与心理有关,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疾,在患者心理得到抚慰后,眼疾可获痊愈,但也有少数患者久治不愈以致失明。日常生活中就有因悲伤过度而哭瞎眼睛的事件。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