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治疗神经衰弱的常用中药介绍

2015-11-26 放心医苑网 A +

中医认为,神经衰弱患者多是由于劳心过度,伤心耗血,从而导致体内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出现失眠、心悸、头晕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中医在运用中药治疗神经衰弱时,注重补充气血、调理阴阳、养心安神。

本文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希望患者在对药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病情康复的更快。

1.柏子仁。柏子仁性平,味甘,能“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因此,中医常用柏子仁来治疗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心肾不交型的患者。柏子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20克,水煎服,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2.刺五加。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刺五加能够改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因而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睡眠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对缓解其他自觉症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剌五加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6克~15克,水煎服,也可泡酒或制成丸散及片剂使用。

3.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养血补肝、滋阴补肾、益精明目之功效。枸杞子可适用于神经衰弱的各种类型,尤其对于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失眠、遗精、健忘等症状疗效尤佳。枸杞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

4.酸枣仁。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具有益肝敛汗、养心安神之功效。酸枣仁是治疗神经衰弱最常见的天然中药之一,对于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及心肾不交型患者的虚烦不眠、多梦易醒、心悸怔忡、体虚多汗症状疗效明显。酸枣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20克,水煎服。

5.女贞子。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具有补益肝肾、清退虚热之功效。女贞子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阴虚火旺型及心肾不交型的神经衰弱患者,疗效显著。女贞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

6.白芍。白芍性微寒,味甘、苦、酸,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效,主要适用于治疗肝郁化火型、阴虚火旺型及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白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

7.何首乌。何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养血滋阴安神之功效。因此,中医常用何首乌来治疗神经衰弱证属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的患者。何首乌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用。

8.天麻。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止痉、祛风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中医运用天麻治疗神经衰弱证属肝肾阴虚型、肝郁化火型神经衰弱患者,尤其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急躁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天麻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3克~10克,水煎服;或每次1克~1.5克,研末吞服。

9.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效。鉴于茯苓能够健脾安神,中医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肝脾阳虚型神经衰弱患者。茯苓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15克,水煎服,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10.远志。远志性微温,味苦、辛,具有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效。远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然良药,因此,中医常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型、痰热内扰型神经衰弱。远志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5克~10克,水煎服,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11.合欢皮。合欢皮性平,味甘,具有活血消肿、解郁安神之功效。中医常合欢皮来治疗神经衰弱气滞血瘀型、肝气郁结型神经衰弱,一般为10克~30克,水煎服。

12.夜交藤。夜交藤性平,味甘,具有祛风通络、养心安神之功效。夜交藤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安神药,乃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然良药,尤其对于神经衰弱证属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疗效颇佳。夜交藤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5克~30克,水煎服,燥狂属实火者慎服。

临床上,神经衰弱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辅,药物治疗和日常调理为辅。由于神经衰弱病情复杂多变,病程缓慢,因此治疗过程一般比较漫长,很多患者因此而松懈或放弃治疗。

如果神经衰弱患者在常规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尝试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只要长期坚持,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