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马卫珍任岩兰2005-12-1313:39:21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8月第1卷第5期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力急剧减退,使心脏排血量骤然下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产生静脉系统的瘀血和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一种急症[1]。1996年7月~2002年7月,我科共收治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14例救治成功,顺利度过危险期,1例死亡。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左心衰竭8例,右心衰竭5例,全心衰竭2例,入院时最高血压(map)在150mmhg以上者11例,150mmhg及以下者4例。

1.2病因及诱因分析15例急性心力衰竭中,心肌梗死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例;过度体力活动及情绪突发改变为诱因者8例,肺部感染为诱因者5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

2救治与护理

2.1卧床患者均以急症入院,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作出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卧位,减轻疾病症状。如患者出现肺水肿,护士应立即采取半坐卧或端坐位,并保持舒适。心衰时双下肢下垂,四肢轮流结扎,每5min更换1次,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患者若出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者消失等症状,应立即平卧位,作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

2.2吸氧急性心力衰竭由于心排血量锐减,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严重,护士应准确判断合适的吸氧浓度。一般患者宜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清醒者宜采用鼻导管式给氧,若患者意识模糊,采用加压面罩给氧8~10l/min。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疗效。对于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者,应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2],护士要记录吸氧时间,流量、观察患者对吸氧的反应,正确实施吸氧。

2.3输液用药护士应根据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非禁忌证者,可立即给予注射用硝普钠50mg溶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药量可以15~40μg/min开始,根据病人反应及血压变化改变输入量。硝普钠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能同时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力,纠正心衰。对于顽固性心衰,可以给予高浓度输入200~400μg/min。所用硝普钠最大量使患者心衰好转或纠正后,应逐渐减量至停用。资料表明硝普钠只适应溶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不可推注,药物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点滴时应遮光,且配制好的溶液最好不超过4h,给药后,护士应定时监测血压,密切观察药物效应,为防止血压骤降带来不良反应,同时另建一通道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滴注。用药前患者血压高者(map>150/90mmhg),硝普钠滴注可稍快,多巴胺宜慢速给药,用药前血压偏低者,多巴胺宜快滴,硝普钠应慢滴。血压正常者,两种药物均应以较慢的速度开始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同时,还应及时给予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洋地黄类、激素等协同治疗,根据病情结合药物适应证,及时对症处理。护士应严密观察,及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正确实施,及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向医生反映。密切配合救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病情稳定。

2.4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变化突然,患者往往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对疾病产生恐惧、绝望心理,家属也难以接受。而患者的心理作用又常常影响疾病的救治。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恰当的解释,以取得其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硝普钠是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强有力的扩血管药,近年来,国内外运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一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禁忌证:妊娠妇女、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主要是:(1)首先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除去输液装置上的遮光物,否则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可私自调节滴速,容易引起血压剧变。(2)因为硝普钠一旦配制成溶液后,放置4h后药效显著下降,所以护士应严格交接班,保证及时更换,使血压平稳降低。(3)护士应先了解患者基础血压,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监测用药后血压变化。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输液出现故障,致药物不能及时适量输入或药物渗入皮下,使降压幅度控制在最高血压下降不超过2.67kpa(20mmhg)或收缩压下降不低于12.7kpa(95mmhg),舒张压不低于8.0kpa(60mmhg)为宜,以维持一定的心室舒张末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总之,使用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离不开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加强用药后的监测是本组病例护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金向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三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6.

(收稿日期:2003-05-06)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