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及防止复发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发作期治疗

1.纠正酸中毒

伴有低血压或休克者先用升压药,使血压接近正常水平;有酸中毒者需纠正酸中毒。

2.利多卡因

作用:抑制心肌自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并能通过消除单向阻滞而使折返激动终止。

用法及剂量:参阅室性早搏的治疗。

3.普鲁卡因酰胺

作用:作用与奎尼丁相似,能延长心肌的不应期,从而提高对刺激反应的阈值,并能抑制心肌起搏点的自律性。

用法及剂量:普鲁卡因酰胺100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分钟3~4毫升,有效后改为500毫克,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静脉注射每5分钟100毫克或20分钟200毫克,直至有效或总量达1000~2000毫克,见效后即改为1~6毫克/分维持静脉滴注;1000~200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以25~50毫克/分的速度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图及测量血压,等到见效后即改为1~6毫克/分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注射过程中若出现血压下降或伴有qrs波群增宽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乳酸钠40~60毫升静脉注射。

4.溴苄铵:作用、用法及剂量参阅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慢心律:作用、用法与剂量参阅室性过早搏动的治疗。

6.安搏律定

作用:可减慢全部心肌组织的传导并延长心房和心室肌及房室结的不应期,抑制其自律性。

用法及剂量:静脉注射100~150毫克;静脉滴注200毫克,以2毫克/分的速度滴入,30分钟后再滴100毫克,6小时后再滴100毫克。

7.双异丙吡啶

作用:除低心房、房室结和心室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减慢心肌传导速率和延长有效及功能性不应期,作用比奎尼丁强。

用法及剂量:静脉注射每次2毫克/公斤体重,在5~15分钟内注入,1次量不超过150毫克。静脉滴注每小时维持量20~30毫克,1日总量不超过800毫克。

8.乙胺碘呋酮

作用: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细胞的动作电位间期,减少动作电位的最大上升速率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心室兴奋性。

用法及剂量:5毫克/公斤体重,缓慢静脉注射;5毫克/公斤体重,溶于250毫升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于30分钟内滴完。

9.苯妥英钠

作用:为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药物。

用法及剂量:参阅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10.阿托品

作用:为治疗锑剂中毒所致室性心动力过速的首选药物。

用法及剂量:阿托品0.5~2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隔30~60分钟1次。也可持续静脉滴注。但需注意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

11.钾盐:低钾血症所致室性心动过速,可给予0.5%氯化钾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1克左右,至心律恢复正常或总量达2克为止。

12.联合用药

a第ia类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敌胺、安搏律定)加第ib类药物(利多卡因、室安卡因、慢心律、苯妥英钠)。

b第一类药物加心得安。

c利多卡因加心得安。

d利多卡因加异搏定。

e利多卡因加溴苄铵。

f慢心律加奎尼丁。

g乙胺碘呋酮加奎尼丁。

h利多卡因加慢心律。

两药合用时,各药的单剂量应减少。但溴苄铵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在控制室性心动过速方面有对抗作用。

13.药物选择

首选药物:双异丙吡胺、安搏律定、乙胺碘呋酮、利多卡因。

次选药物:普鲁卡因酰胺、溴苄胺、慢心律、苯妥英钠(对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则为首选)。

当伴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心脏状态较差而病情又急需控制;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难于鉴别而病情又急需控制时,应首选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禁用直流电复律,应首选苯妥英钠,亦可选用利多卡因。

预防复发

1.奎尼丁0.2克,每6~8小时1次。

2.普鲁卡因酰胺0.5克,每6~8小时1次。

3.奎尼丁0.2克,每6~8小时1次,加心得安20毫克,每日3次。

4.普鲁卡因酰胺0.5克,每6~8小时1次,加心得安20毫克,每日3次。

5.乙胺碘呋酮0.2克,每日1~2次。

6.安搏律定25~75毫克,每日2次。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