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室性期前收缩病因都有哪些?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心室自律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等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因素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有关。

应注意的是,一些器质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就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室性期前收缩,这给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鉴别带来了困难,此时应加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均为器质性的。

2.左心室内假腱索与室性期前收缩,在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6%~75%患者检出左心室内假腱索。假腱索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系良性期前收缩,如发作不频繁则不需治疗。

3.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也多见于器质性因素例如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论是急性弥漫性心肌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均可因缺血、缺氧炎症损害等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心肌纤维不应期,或传导速度引起室性期前收缩。

扩张性心肌病(1)心肌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4.3%~81.3%而室上性期前收缩为8%~28.1%。

(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为58%~87%尤其是当ef<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恢复期及晚期心律失常并发症中最常见。尤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为63.2%早年特别强调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据阜外医院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患者能证实确由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促发的仅分别为11%和6%。近年来认为r-on-p型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期出现也具有危险性

(4)二尖瓣脱垂:有75%的患者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可达58%。

(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6)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7)心力衰竭: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多并发于左心衰竭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严重心律失常有一定相关性。

4.电解质平衡失调

(1)低血钾:易引起自律性增高,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2)低血镁:低血镁时易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与触发活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低血镁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5.药物许多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室性期前收缩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有较大的昼夜变异通常上午比夜间多见,饭后比饭前多见。因此需记录24h心电图,才可真正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繁程度室性期前收缩在每24h或每小时的频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大多数室性期前收缩是由于折返引起的,少部分是由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性激动所引起的。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