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常见心脏瓣膜病介绍

2015-12-11 放心医苑网 A +

(1)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目前在我国仍相当多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最为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很少见,肺动脉瓣则更为罕见。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可累及数个瓣膜。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单独二尖瓣病变,约占70%,次之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5%,单独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3%,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则多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存在。

二尖瓣狭窄几乎都是风湿热的后遗症,但只有2/3患者有风湿热病史,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风湿性心脏病人中的40%左右。二尖瓣狭窄主要是由于二尖瓣叶交界处发生粘连、融合、增厚、钙化,以致使瓣口发生狭窄。正常二尖瓣开口时面积为4~6平方厘米,严重狭窄的病例,瓣口可缩小到1平方厘米以下,临床上可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

严重时由于长期严重的左心房和肺静脉高压,而使肺小动脉发生反应性痉挛,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久之,小动脉内膜发生纤维硬化,形成肺动脉高压,于是右心室发生代偿性扩张和肥厚。当右心室代偿失调后,临床上便出现肝大和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在病变早期,患者只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当病变发展到肺动脉高压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发生气短,重者不能平卧,需端坐呼吸。此外,在劳动后常出现干咳,也可有粘液性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约有15%~3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轻者因肺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痰中带血丝;重者因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多为大量咯血。急性肺水肿时,咯血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而浮肿多是右心功能代偿失调所致。轻度浮肿仅两踝部有指压性浮肿;重度浮肿可延及大腿两侧及腰骶部,并可出现肝大、腹水等体征。

在二尖瓣狭窄时,可出现典型的二尖瓣面容,即口唇微绀、两颊呈紫红色,严重者有色素沉着,并在心前区发现相应体征。典型的二尖瓣狭窄虽不难诊断,但还需要做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约占34%,其中约有30%同时伴有二尖瓣狭窄,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较少见。其主要病变为瓣膜本身硬化(纤维化)、缩短,与瓣膜相连的乳头肌和腱索也有粘连、增粗等变化。有的病人病变累及瓣环致使其明显扩大,则二尖瓣膜不能正常关闭,呈裂隙状,以致在心室收缩时有部分血液逆流入左心房,回流量增多,左心房负担增加,久之使左心房发生扩张和肥厚。左心房内过多的血液在心室舒张期流入左心室,从而也加大了左心室的负担,以致左心室也发生了代偿性扩大和肥厚。由于左心房压力增高,引起肺淤血和左心排量减少,故患者经常出现心慌、气短、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疾病的晚期也可出现右心衰竭的一些表现。当然,心电图、心脏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等都有助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

(3)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病变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约占20%~30%,其中绝大多数是与二尖瓣病变合并发生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或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相对较少。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排血需要克服瓣膜狭窄的阻力,因此造成收缩期负担过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心室舒张期血液由主动脉返流回左心室,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形成舒张期负担过重。久之,左心室扩张肥厚进行代偿,一旦代偿机制失调,便会发生心力衰竭。又由于左心室在收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多,致使收缩血压升高,而在舒张期因大量血液逆流入左心室,又使舒张血压下降,因此,血压的脉压加大,出现脉搏洪大,指甲床有毛细血管搏动现象。

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早期病人仅有心悸、头晕,劳累后气短,由于脉压过大,可有头部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心绞痛和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4)联合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同时受损害时,叫做联合瓣膜病。联合瓣膜病的临床表现不是各瓣膜病体征的简易相加,而常因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临床上常见的联合瓣膜病变为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