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短肠综合征的检查与鉴别

2015-12-30 放心医苑网 A +

了解了疾病的检查和鉴别知识才能早日诊断出自己的病情,所以这方面大家要引起注意。根据临床分期的判断,短肠综合征的诊断不难,重要的是需判断病程中不同的临床阶段。血常规、电解质、酸碱平衡、负氮平衡、血浆蛋白、脂类、凝血酶原、胰腺功能以及X线钡餐等检查可提供营养和胆盐代谢、胰腺功能、肠黏膜增生等方面的资料,帮助判断营养物质缺乏的程度以及明确是否存在胃酸分泌过多,胆盐缺乏,细菌过度繁殖和胰腺功能受损等诸多不利因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诊断条件

诊断短肠综合征,应具备下列3个基本条件:

1、小肠广泛切除的病史。

2、吸收不良及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的吸收不良证据。

一、检查

1、血常规检查病人可有缺铁性贫血或巨细胞性贫血。

2、血液生化检查可有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负氮平衡;血浆蛋白、脂类降低,类脂含量增多。

1、凝血酶原可降低。

4、小肠对糖、蛋白质、脂肪吸收试验均可降低。

5、必要时可做胰腺功能检查及尿草酸排泄测定。

6、疑有小肠污染综合征可作小肠液细菌培养和计数,如超过107/ml者为阳性。

X线钡餐检查可明确残留小肠的长度、肠内容物通过的时间、肠黏膜皱襞的情况,多次检查可作对比观察。

二、鉴别

本病主要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吸收不良相鉴别,病史、小肠黏膜内酶活性测定、新型小肠内镜检查加活检或胶囊内镜检查、血清学测定(酶及电解质)、淋巴管造影等对其鉴别均有帮助。

适应阶段常延续数月至1年。该期腹泻明显减轻,水及电解质失衡有所缓解。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消瘦,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也可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而出现夜盲症、周围神经炎、凝血障碍性出血倾向、贫血及骨软化等。稳定期:一般经过术后1年左右时间才呈现稳定状态。由于残留的肠管已能最大限度地代偿,病情逐渐稳定,可维持相对正常的家庭生活,但仍可能有脂溶性维生素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回肠切除过多,患者可出现维生素B12的缺乏症。部分病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经口营养的阶段,需借助于家庭胃肠外营养。

温馨提示:短肠综合征患者若无特殊营养支持治疗,会逐渐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疲乏,肌萎缩、贫血、低清蛋白血症、贫血、皮肤角化过度、肌肉痉挛、凝血功能差及骨痛等。钙、镁缺乏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和手足搐搦,长期缺钙还可引起骨质疏松。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