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胰岛素瘤

2016-01-08 放心医苑网 A +

胰岛素瘤(亦称胰岛β-细胞瘤),其中约90%以上是腺瘤,其次为腺癌,个别是弥慢性增生。绝大多数位于胰腺内、极少数位于十二指肠、肝门及胰腺附近。胰岛素瘤主要是合成和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使血浆胰岛素浓度绝对升高,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肌肉和脂肪对糖利用过多,所以临床上反复发作性空腹期低血糖症为特征。本病多见于成人发病,儿童少见,男女无明显差别。

临床表现1.发作性低血糖反应:早期轻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心悸、饥饿感、头晕、出汗、手足颤抖等;重者呈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精神异常、嗜睡、昏迷等脑功能障碍表现。2.低血糖发作时间及特点:患者多在良好健康状况下发病,多在空腹或午夜至淩晨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病人因多进甜食能防止或终止低血糖发作而经常摄食,易出现肥胖症。3.血糖明显降低:常低于2.8mmol/(50mg/dl),严重者可在0.55mmol/l(10mg/dl)以下,甚至测不出。

诊断依据1.低血糖症突然发作,多在午夜至淩晨、空腹、体力劳动后,发作有日益频繁加重趋势。2.低血糖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烦躁、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发作时口服或注射糖后立即缓解。3.一般情况良好,可致肥胖,重者可有智力、记忆力减退。4.空腹或发作时血糖〈2.8mmol/l(〈50mg/dl)。5.禁食试验:禁食24小时后约85%阳性,极少数延迟至48-72小时阳性,禁食加运动更易阳性。6.激发试验:对d860、胰高血糖素、亮氨酸等试验呈阳性反应。7.胰组织病检证实为胰岛β-细胞瘤(或癌)。8.排除其他原因的低血糖症。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2.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如果患者不能手术治疗或手术不成功或未经确诊的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适当选择破坏胰岛素瘤和抑制胰岛素释放,或升血糖等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1.对典型病例检查以“a”为主。2.对可疑病例检查包括“a”、“b”、“c”。

疗效评价1.治愈:(1)低血糖症状消失,神经精神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血糖正常。(3)血浆胰岛素水平和胰岛释放试验正常。2.好转:(1)低血糖、神经精神症状好转。(2)血糖浓度较前升高。(3)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中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均有所下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3.未愈:未能达到好转标准者。

专家提示对低血糖原因未明确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包括外源性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颇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此时,即使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或停用降糖药物,仍反复发作时,应疑及并发胰岛素瘤的可能性。必须尽早到医院就诊,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检查确诊。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以免久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性病变,如脑萎缩或严重功能损毁,或长期引起肥胖症。不适合手术者也应积极使用药物治疗。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