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由喝水开始引发如何预防甲肝

2016-01-20 A +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据专家介绍,甲肝平均潜伏期为30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化验检查出现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预防:少饮桶装水多喝白开水

春季是甲肝的高发期。专家分析,主要与春季人口活动频繁有关,再则与饮用污染的水源有关系。

甲肝病毒临床感染者的粪便、尿液、呕吐物中含有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包括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瓜果等均可患病,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

医生介绍,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部分人还表现为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他们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通常来说,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托幼机构或家庭中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流行可能性更大。

医生提醒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是预防疾病之本。要勤洗手,减少在外就餐机会;注意饮食,少吃生、冷食物,水果最好削皮吃;尽量饮用煮沸过的白开水,少用桶装水,桶要定期消毒,学会正确使用。

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同时要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确保不发病。

专家因此建议,吃熟食,不生食水产品和蔬菜,勤洗手就可有效预防甲肝及戊肝;同时在吃过生食一段时间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

温馨提示:

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甲肝患者初期往往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类似感冒,因而许多患者只是当普通感冒来治,不仅耽误了治疗,也提高了传染他人的可能性,警惕“类似感冒”。出去水源,另外市民在外就餐尽量不要去卫生条件不充分的餐馆用餐,或者尽量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蔬菜。同时提示通过甲肝疫苗或甲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接种能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有效方法。

更多甲肝文章推荐》》》

小儿甲肝有哪些症状?

春季预防甲肝小窍门

甲肝感染的高危行为千万要不得

春季慎防甲肝,吃海鲜要煮熟

暗藏在浪漫法式湿吻中的甲肝病毒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