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运动锻炼对糖友有三大益处 时间和强度要控制好

2016-01-22 A +

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和养护显得尤为重要,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锻炼的方法很多,掌握每一种运动的窍门更有助于控制好病情。那么,糖尿病运动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哪些讲究呢?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锻炼对糖友有哪些好处?

运动锻炼对糖尿病人来说具有以下益处:

(1)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物质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可增强降糖药物疗效,较小剂量可获得良好疗效;

(3)加速脂肪分解,增加胆固醇利用,既可降脂又可减肥。

糖尿病运动锻炼的小窍门

步行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走跑交替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我们已经知道,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所以糖尿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就是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

糖尿病运动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运动强度:

我们已经知道,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所以糖尿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就是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可以根据自己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和自我感觉进行判断。“有氧运动”的目标心跳次数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尹德海

目标心跳次数=(220-年龄)×60%~80%

例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后达到的目标心跳次数为(220-50)×60%~80%=102~136次/分钟。一般来说,对于一个50岁的人运动后的心跳次数要达到102次/分钟以上才能具有较好的运动治疗作用,但如果超过136次/分钟就很可能进入了“无氧运动”状态,所以50岁的糖尿病病人要将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02~136次/分钟的范围内。在这个心率范围内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自我感觉来调节运动强度,“有氧运动”时呼吸频率虽然较不运动时加快,但自觉呼吸流畅,微微汗出、面色红润。如果你在运动后自觉喘不过气来、胸闷,甚而胸痛、眩晕而失去平衡感,就表明机体已处在“无氧运动”状态下了,这时候就应该及时调整运动量。

运动的时间:

此外,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有条件者可在三餐后半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这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一般糖尿病病人每天都应该有半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长期坚持中小运动量的体育运动比间断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要好得多。

一天之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要在饱食后即刻进行运动,也不可在饥饿时进行运动,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开始进行运动,这时血糖水平较高,进行运动不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