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抗病药也可致心律失常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导读: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相应增高,老年人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是心血管专科专家门诊患者就诊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既可作为各类心脏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以是唯一的心脏异常。心律失常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但重者表现凶险,可致猝死。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

常见的不适有:发作性心悸、心慌、咽喉部突发堵塞感、胸闷、严重时伴有头昏、黑朦、昏厥。亦有出现失语,偏瘫等脑梗塞的情况。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缓慢阻滞型心律失常和快一慢交替型心律失常。

各种心脏疾病:在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尤其45岁以上者以冠心病为多见,45岁以下者以病毒性心肌炎为多见。

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烟酒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妇女绝经期前后(围绝经期)。

亦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仅仅是精神、神经内分泌因素。绝不是有早搏就是冠心病或心肌炎,切勿紧张。需作必要检查后才能正确做出评估。

抗病药也可致心律失常

近年来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有时也会引起心律失常,而且抗心律失常药作用越强,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越大,其发生率约为10%,多与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患者机体状况(包括遗传因素、药物代谢、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及心肌电生理改变)等因素影响有关。其中特别以用药剂量不当、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1、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如频繁早搏、快速房颤等)过程中突然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心跳明显减慢,每分钟在50次以下),表现为脉搏次数明显减慢,并可有头晕、胸闷等症状。

2、室性早搏出现次数较原来增加4倍左右,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更为明显,脉搏次数快慢不一,甚或有停歇现象。

此时应引起高度警惕,最好尽快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采取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