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新进展

2016-07-08 互联网 A +

肝硬化病人并发肝癌,上消化道道出血,脾功能亢进及顽固性腹水等,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其首要选择。而肝功能衰竭是其术后死亡最重要原因。肝储备功能差及手术创伤是影响肝硬化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术前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状态,是决定能否采用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避免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关键。在临床上对于肝功能的评价,多依赖于肝功能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等,这些指标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难以量化肝脏储备功能,据此选择制定的治疗方案,术后往往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肝脏功能认识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报道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业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外科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一、血清酶学检查

1.血清转氨酶

血清转氨酶是肝功能化验必须检查的项目。人体内转氨酶有数十种,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与AST虽然并不是反映硬化肝功能的良好指标,但AST/ALT比值却与肝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2.血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

血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ACT)参与了胆固醇的酯化反应和胆固醇的转运,并在脂蛋白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LCAT活性的降低往往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引起肝蛋白合成减低所致。

[1][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