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小剂量高频超声波对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6-07-20 互联网 A +

小剂量高频超声波对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速度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8年第3期第0卷临床研究

作者:许纲徐明香王丽雯

单位:225261江都,江苏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康复科

关键词:超声疗法/副作用;电导测量;正中神经

摘要目的了解高频超声波对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在超声波作用前后,分别测试了23例正常人正中神经前臂段的运动纤维传导速度(MCV),超声仪的频率为1.65MHz,连续波,移动法,强度为0.9W/cm2。结果超声波作用后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s)的波幅和时限未出现显著性变化。但MCV(51.04±4.11m/s)较作用前(58.34±3.51m/s)明显减慢(P<0.001)。30分钟后基本恢复。结论小剂量高频超声波可使正中神经MCV出现可逆性减慢。

中图号R454.3

EffectofSmallDosageHigh-frequencyUltrasoundonMedianNerveMotorConductionVelocityXuGang,XuMingxiang,WangLiwen.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JiangsuPetroleumProspectBureauWorkerHospital,Jiangdu225261

AbstractObjectiveItistoexploreinfluence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onmediannerveconductionvelocity.MethodsBeforeandafterultrasoundapplicationintheforearm,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of23normaladultvolunteerswassurveyedontheirmediannerveofbothsides.Theultrasoundunitwith1.65MHzoperatingfrequency,wasusedwithacontiuous,removalway,outputof0.9W/cm2.ResultsAfterultrasound,theamplitudeanddurationofCMAPswerenotinfluenced,butthevelocity(51.04±4.11m/s)wasmuchslowerthanthat(58.34±3.51m/s)beforeultrasound(P<0.001).Thenitreturnedtonormal30minuteslater.ConclusionThemediannerveMCVaremadereducibleslower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withsmalldosage.

Keywordsultrasonictherapy/adveff;mediannerve;conductometry

一定剂量超声波对周围神经会产生可逆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兴奋性和传导速度等机能上的变化〔1〕。为进一步了解小剂量高频超声波对正常人正中神经运动纤维传导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志愿者23名,男13人,女10人,年龄20~38岁,平均28.4岁。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双侧上肢无外伤及手术史;②无颈椎病病史;③无糖尿病病史;④无感觉障碍;⑤无妊娠;⑥无心脏起搏器;⑦未曾接受过超声波治疗;⑧未服用任何药物。

二、仪器

江苏宜兴丁山电讯设备厂产的PW-3型多功能超声波治疗仪,工作频率为1.65MHz,体表圆形声头,声头直径2cm。广州华康宁公司产WOND-1型肌电/诱发电位仪。

三、方法

室温25℃。用同一肌电仪按常规方法分别测试前臂段正中神经的MCV。扫描速度2ms/DIV,灵敏度5mV/DIV,通频带20Hz~10KHz,刺激电流为矩形脉冲波,波宽为0.2ms,频率为1Hz,分别刺激腕肘两点,超强刺激(为最大强度的120%)。记录和参考电极用直径为1cm的银/氯化银表面电极,在拇短展肌肌腹处记录肌肉的CMAPs,环状电极接地。

受试得取仰卧位,双臂伸展,前臂皮肤温度不低于34℃。左右侧上肢随机分组,在超声波作用前,先测定两侧的MCV,然后分别在超声侧用0.9W/cm2,另一侧用0W/cm2(假超声)的超声波作用于前臂内侧正中神经走行的区域,连续波,移动法,前臂内侧腕肘两点间距离在180~250mm之间,声头在此中间160mm长的区域内平稳连续而缓慢地直线移动,每分钟往复两次,以保持声头移动速度为1cm/s左右,作用时间15分钟。在超声波作用后的1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再分别测试一次MCV,测试条件同超声波作用前。分别记录了超声波作用前后CMAPs的波幅、时限、远端潜伏期(DPL)、近端潜伏期(PPL)和MCV等值,采用双盲法统计测试结果。

结果

见表1~3。

表1超声波作用前后CMAPs的波形比较

波幅(mV)时限(ms)±sCV(%)±sCV(%)超声组超声前9.69±2.5125.9011.80±0.756.35超声后1分钟9.78±3.11*31.8011.86±1.03*8.6810分钟9.76±3.26*33.4011.79±0.88*7.4630分钟9.65±2.60*26.9411.83±0.97*8.20对照组超声前9.63±2.5326.2711.83±0.746.26超声后1分钟9.67±2.54*26.2711.88±0.69*5.8110分钟9.62±2.52*26.1911.80±0.73*6.1930分钟9.59±2.55*26.5911.85±0.76*6.41注CV为变异系数;波幅由负峰量至正峰;时限从波的起点量至回归基线的止点。与超声前比较*P>0.05超声波作用后CMAPs的波形、波幅、时限等与超声波作用前和假超声组比较均未出现明显变化。

表2超声波作用前后CMAPs的潜伏期(ms)

DPLPPL±sCV(%)±sCV(%)超声组超声前4.82±0.7515.568.59±1.9522.70超声后1分钟5.27±1.29**24.489.58±2.78**29.0110分钟5.16±1.04**20.159.19±2.33**25.3530分钟4.86±0.87*17.908.63±2.09*24.22对照组超声前4.76±0.7415.548.53±1.9823.21超声后1分钟4.77±0.86*18.038.54±2.36*27.6310分钟4.77±0.78*16.358.54±2.09*24.4730分钟4.76±0.76*15.978.53±2.01*23.56注与超声前比较*P>0.05**P<0.05超声组在超声作用后1分钟时其远近端潜伏期都出现延迟,DPL较作用前平均延长了0.45ms,较超声波作用前延迟了9.34%;PPL较作用前平均延长了0.99ms,较超声波作用前延迟了11.53%。作用后1分钟时的潜伏期差为4.31±1.02ms与作用前的潜伏期差3.77±0.54ms比较(t=2.24,P<0.05)有显著性差异;与作用后10分钟时的潜伏期差4.03±0.37ms比较(t=1.24,P>0.05)无显著性差异。

10分钟时潜伏期有所恢复,DPL较作用后1分钟时平均缩短了0.11ms,较超声波作用前延迟了7.05%;PPL较作用后1分钟时平均缩短了0.39ms,较超声波作用前延迟了6.98%。作用后10分钟时的潜伏期差4.03±0.37ms与30分钟时的潜伏期差3.77±0.46m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1,P<0.05),30分钟后的潜伏期差与超声波作用前的潜伏期差比较(t=0.02,P>0.05)无显著性差异。

超声作用前和作用后30分钟时两组间的潜伏期无差异。而假超声组组内的前后几次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表3超声波作用前后的MCV(m/s)

超声组对照组t值±sCV(%)±sCV(%)超声前58.34±3.516.0158.32±3.536.050.02*超声后1分钟51.04±4.118.0558.31±3.646.246.35**10分钟54.56±4.267.8158.32±3.586.143.24***30分钟58.33±3.606.1758.31±3.726.380.0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01***P<0.05

超声组在超声波作用前后,MCV有明显变化:超声波作用1分钟后其MCV较超声前减慢了12.5%,与作用前比较(t=6.48,P<0.001)有显著性差异;10分钟后有所恢复,与作用前比较(t=3.28,P<0.05)和作用后1分钟时比较(t=2.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30分钟后恢复至超声波作用前水平,与作用前比较(t=0.02,P>0.05)无差异。

在超声后1分钟和10分钟时超声组与对照组的传导速度对比有差异,超声前和超声后30分钟时两组对比无差异。

对照组在假超声作用前后的测试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周围神经受到电刺激后,诱发出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其波形反映了快慢传导纤维分布范围的大小、波幅与电极记录范围内同时兴奋的肌纤维数有关,时限的大小取决于快慢纤维的传导速度差〔2〕。从我们的测试结果可看出,超声波作用后CMAPs的波形、波幅和时限均未见明显变化。因为都是超强刺激,刺激量不变,兴奋的肌纤维数应是一定的,说明了超声波对快慢纤维的传导速度差的影响不大。

测试结果超声波作用后近端的峰潜伏期均延迟,但近端潜伏期与远端潜伏期延迟的程度并不一致,潜伏期差即两刺激点间神经纤维的传导时间差明显延长。说明运动神经纤维在超声波作用下,传导性发生改变,这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主要原因。超声作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远近端潜伏期均有所恢复,30分钟后基本恢复到原水平,潜伏期差也出现同步变化。说明超声波对运动纤维传导性的影响是可逆的。

六十年代就有学者报道超声波可影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Kramer发现使用870KHz连续波移动法作用时,局部温度上升,尺神经的MCV加快,安慰组和脉冲超声组使局部温度下降,MCV也减慢。他认为局部温度升高是MCV加快的主要原因,而安慰和脉冲超声下MCV减慢则归因于超声传导胶的热-冷效应〔4〕。周围神经在29~38℃皮温范围内,皮温每上升1℃,神经传导速度就会增加5%〔2〕。超声波频率越高,组织吸收率越大,局部温度升高会越明显,则神经传导速度更应加快。但我们的实验结果假超声组的MCV未出现明显变化,超声组MCV却减慢了12.5%,与Kramer等人的结果并不十分一致。可见小剂量高频超声波对周围神经运动纤维的非热效应可能比热效应更显著,确切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MCV的这种变化在逐步减小,30分钟后可基本恢复到超声波作用前水平。说明1.65MHz超声波在此剂量下对运动神经纤维的影响是可逆的。为排除个体差异和其它因素的干扰,需要更大的样本来证实。

参考文献

1乔志恒主编.新编物理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86.

2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62,32.

3KitchenSS,PartridgeCJ.南登昆译.超声治疗的进展.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1,11(4):153-158.

4KramerJF.吴清欣摘译.对超声机械和温热效应的评价.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5,5(3):137-138.

(收稿1998-01-21修回1998-04-18)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