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结肠息肉和息肉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2016-08-19 互联网 A +

  一、治疗

  由于息肉的性质难从肉眼判断,故一般发现后应手术摘除或切取作病理学诊断,由于所在部位息肉或腺瘤大小、个数、有蒂或无蒂及息肉性质不同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手术方法

  (1)圈套凝切法:先吸净周围附着息肉的黏液和粪水,抽出并注入空气以置换肠道内可能含有的氢气、甲烷等,以防电灼时发生爆炸,近息肉张开圈套丝,避免套圈过于贴近肠壁,损伤肠壁致死穿孔,套入后抽紧套丝,根据蒂的粗细选择不同的电流功率,切割勿过快,切割慢止血完善。

  (2)活检钳凝切法:对0.5cm的广基病灶,用活检钳全部咬住,上提使基底呈幕状的狭细假蒂,随后通电流凝固数秒钟,局部呈灰白色即可将活检钳咬紧拉下组织送病理检查。

  (3)电凝器灼除法:多为0.5cm以下病灶,多属良性,对钳切不能切除者,可以电凝止血器接触后以凝固电流烧灼切除。但勿过深以免穿孔或迟发性穿孔,后者可发生于术后2~7天。

  2、手术选择

  (1)内镜下切除有蒂息肉及无蒂息肉:有蒂息肉于结肠镜检时一并圈套摘除,无蒂息肉小的可电灼摘除,大的可黏膜下注生理盐水。圈套电灼摘除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0.1%~0.2%。

  (2)手术切除:>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切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不能经内镜切下者,应直接按结直肠癌手术处理,因此类患者有1/3以上伴浸润性癌变;能经内镜切除者,切除后须仔细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浸润癌时宜再行根治术。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者可经肛或经骶行局部切除。

  (3)腺瘤癌变的处理原则:

  ①癌变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一致认为采用局部切除即可,但需病理证实。

  ②恶性息肉:为腺瘤伴癌浸润,侵及黏膜及黏膜下,结肠镜下切除易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因此主张证实为恶性者应再手术。小的扁平者可先行息肉切除,在内镜检查时如疑为恶性,需手术切除,故在内镜摘除时在局部注入Indiaink,待病理确诊后,为进一步手术中作标记。恶性瘤摘除后3~6个月随访,有复发则再手术切除肠段。

  ③浸润癌:癌变穿透黏膜下层时,处理意见不一。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癌转移及复发的危险度。Nivation综合文献347例浸润癌,总的淋巴结转移率9%,其中无蒂腺瘤恶性变的转移率15%,癌残留6%。有蒂的转移率7.8%,其中癌残留2.3%。癌限于有蒂或腺瘤头部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而癌进入颈、基部时淋巴转移率为20%。

  ⑤腺瘤癌变浸润到肌层:一般认为,无论分化如何均需行根治术。但也有人报道,T2期直肠下段癌行局部切除加放疗,疗效满意。

  二、预后

  1、息肉病具有明显的癌变倾向。Lockhart-Mummcry曾预言“每个息肉病者,任其自然发展,终会发生癌变。单纯性息肉病主要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大的息肉直径4cm,均已有癌变。病人因症状加重就诊时癌变率为36%(Hullsiek)或73%(Dukes)。癌变的倾向性被认为和基因变异对致癌因子的敏感性升高有关。

  2、病程长短和息肉病癌变率呈正相关。Muto统计59例病人癌变情况,病程5年以内者癌变率为12.7%,5~10年病程者达41.8%,10年以上病程者癌变率更高(45.4%)。该组病例有4例20年后还未发现癌变。

  3、癌变和年龄有关。本病多在20岁左右发病,10岁以前,40岁以后发病者少。癌变年龄大都在30岁以后,比一般人早10~20年。Dukes分析大组病例后认为从发病到诊断癌变,平均相隔8~15年。按年龄组分析:癌变率19岁以下为29%,20~29岁为38%,30~39岁为82%,50~59岁为92%。

  4、息肉病发生癌变者,多中心性发生者多,直肠和乙状结肠癌变者多。临床活检时应注意这些特点。

  5、单纯性息肉病在手术或电灼治疗后残留的大肠黏膜有重新形成息肉的倾向性,再形成的息肉被称为“复发性息肉”。Jackman在56例的术后随访中发现,70%可出现复发性息肉,其中12.5%发展为癌,近年多主张作结肠全切。但至1962年,世界上也报告过10例单纯性息肉病自发消退的病例,其机制不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