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伪中风” 要提防 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与脑梗塞相似

2016-08-20 互联网 A +

  冬季寒冷,脑出血、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老年更容易发病。但是,有些疾病的症状与脑血管疾病很相似,容易误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伪中风”症状患者明显认识不足,“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种病,最近一直头疼,辗转了三家医院才确诊这种病的。”记者在天津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采访时,刚刚接受了手术治疗的刘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从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了解到,该科近日该科室连续收治了数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岁赵先生,初觉得头痛、四肢乏力,在某社区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脑梗塞住院。然而,住院10天,患者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于是,转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医生经过仔细诊查发现,这名患者并非是脑梗塞,而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好发于老年。由于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常与脑梗塞等相混淆,但是治疗方法正好相反,如果误诊给予溶栓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则可能加大出血量,十分危险。”该院神经外科史焕昌主任说。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症状。

  大多与外伤有关

  有关资料显示,约70%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左右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史主任解释说,因为老年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脑萎缩,颅内留下的空隙为血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加上老年脑血管趋向硬化,血管弹性较差,轻微的损伤就可引起小血管破裂。由于出血缓慢,早期患者常无症状。三周以后,如血肿没有被吸收而慢慢变大,就会刺激脑膜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烦躁不安、不认识人以及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一般来说,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两三周以上才会出现,而那时患者大多已经记不起受过外伤了。再加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痛、头晕、肢体乏力、视物模糊等,容易与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等老年性疾病相混淆,这就会造成漏诊、误诊。

  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在有明显头部外伤史、局灶体征及颅高压表现时并不困难,但当患者不能提供外伤史时,除了详细了解其临床特点外,还须依靠CT或MRI检查。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可以采用颅骨钻孔闭式引流的手术方法。积极防治各种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及纠正心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部分术后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疗效欠佳,均应CT复查。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者,需有陪护,防止摔伤,以免发生意外。

  在药物使用方面,史主任介绍,主要遵循6个原则:1.轻症病人对症处理即可。2.有精神障碍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有癫痫表现者给予抗癫痫药物。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压。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孙燕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