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2016-08-29 互联网 A +

  心脏神经官能症亦称神经循环衰弱症。心脏无器质性改变,临床以心脏症状和神经衰弱症状为主,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常伴有叹息性呼吸)、心悸、疲乏、心前区隐痛、眩晕等症状,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后发生或加重。本病属于中医“惊悸”、“不寐”、“虚劳”等范畴。下面介绍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1、实证:

  ①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调整气机,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若胸痛甚者,可配伍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加用降香、郁金、延胡索、三七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力;以肝郁气滞为主者,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舒调气机。

  ②痰浊内阻: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加减。

  方中以半夏、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枳实、南星行气除痰,甘草和中补土,方中可加炒枣仁、柏子仁、远志以养心安神。若痰浊郁久化热,痰热上扰,而见心神不宁,可选用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2、虚证:

  ①心胆气虚:

  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方药:平补镇心丹加减。

  方中以人参、炙甘草、山药补益心气,生地、麦冬、天冬、当归补养心血,五味子收敛心气,肉桂配合上述诸药,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安神,朱砂、龙齿镇惊定志。兼痰热上扰,头晕欲呕,心烦不安者,可加川连、胆星、半夏、竹茹以清热化痰,胆气虚怯,心神失养,彻夜不眠,头晕头痛者,加当归、丹参、白僵蚕、全蝎以补虚止痛,气虚不足,肢体乏力,自汗出者,加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以益气固表。

  ②心脾两虚:

  治法:补益心神,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当归、龙眼肉补益心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再辅以木香行气,使之补而不滞。如见心动悸,脉结代,力气虚血少,血不养心,可选用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复脉,心血不足,心神不宁,心悸不安,善惊易恐明显者,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夜交藤以镇惊安神。

  ③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前者偏于补益,清心作用较弱,适宜于心气不足,阴虚内热者。方中以天冬、麦冬、玄参、生地养阴清热;当归、丹参补血养心,党参、茯苓补益心气,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朱砂镇心安神,后者重在清热,滋阴作用不强,对阴虚不甚而心火内动者较为适合。方中以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黄连清心泻热,朱砂镇心安神,甘草调合诸药。兼有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心阴虚而神情焦虑,烦热不宁者,可酌加珍珠母、琥珀粉以镇静安神,盗汗较甚者,可加丹皮、地骨皮、浮小麦、糯稻根以收敛止汗。

  ④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方中以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惊。可加人参、肉桂温阳益气。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汗出肢冷,面色青紫,喘息不得平卧者,可冲服黑锡丹以回阳救逆。

  以上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对大家了解此病帮助很大,此病需要中医师辨证施治,切不可盲目使用中药,避免延误病情的治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