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瘫痪

细说小儿脑性瘫痪的症状

2016-09-04 互联网 A +

  如果说孩子出生一个月之后,出现了种种运动障碍的话,我们成其为脑性瘫痪。脑瘫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它的出现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患上小儿脑瘫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脑性瘫痪的症状: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需婴儿发育到坐甚至站立时才能表现出来。关节挛缩和脊柱畸形等继发改变也是逐渐发展出来的。可以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等,并根据受累的肢体分布,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以下介绍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痉挛性偏瘫

  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部分患者受累肢体最初可能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才转为痉挛状态。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癫痫发作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此型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继之为所谓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此型合并癫痫较少,约占1/5。约2/3患者智力正常或临界状态。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四肢瘫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

  约占10%,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为主要病因。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约1/4患者伴有癫痫。由核黄疸引起者多表现为手足徐动、感觉性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共济失调型

  约占10%。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不少见但多不严重。

  脑性瘫痪的并发症:

  脑性瘫痪是指婴幼儿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损害,引起非进行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伴有智力、语言、行为等障碍的综合症疾病。

  专家介绍,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非常复杂,根据发病时期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等原因。产前期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主要包括母亲怀孕时受到感染、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妊娠高血压、环境因素以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早产等;产中期原因包括难产、低体重、缺氧、产道损伤等;产后期原因包括新生儿肺炎、高热、头部外伤、病理性黄疸等。

  小儿脑瘫的症状介绍,我们专家的介绍就是这么多了。如果当孩子出现脑瘫的症状之后,作为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带孩子进行治疗。对于脑瘫患儿我们更正确的对待,科学的认识其与其他疾病的区别,确保其能在最短的时间被发现。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