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痢疾

如何防治细菌性痢疾

2016-09-04 互联网 A +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疾病,一般发病都比较突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但是对于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较为常见。痢疾的发病因素主要是吃了被污染过的食物、水或者是生活用品,经过口感染所致。那么在日常生活这如何防止细菌性痢疾呢?

  菌痢又可分为普通型菌痢、中毒型菌痢和慢性型菌痢,因类型不同,症状也各有特点。

  普通型菌痢

  起病急,突然畏寒,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定惊厥,也可低热。食欲减退,继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活跃。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多而量少,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

  中毒型菌痢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昏迷,重度毒血症状,少有腹痛、腹泻或无消化道症状。多见于3~7岁宝宝,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紫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征象。

  慢性型菌痢

  急性期延误诊治,营养不良,肠寄生虫病及全身情况较差等情况,使病程超过2个月,即称慢性菌痢。

  细菌性痢疾又称为菌痢,是一种肠道疾病,以上内容是有关细菌性痢疾不同类型具体的防治措施以及症状,相信大家对该病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食品的清洁,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付痢疾有很好的帮助。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