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骨髓纤维化

中药加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的临床观察

2009-12-05 www.studa.net A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医学中国传统临床研究

Keywords:myelofibrosis;medicine,Chinesetraditional;clinicalresearch

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idiopathicmyelofibrosis,CIMF)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属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病因未明,临床以进行性贫血、脾脏显著增大为主要表现,预后差。迄今国内外尚无特效性治疗方法,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采用中医药为主,伍用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0年1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于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IMF患者10例,符合张之南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CIMF诊断标准,采用中药为主坚持治疗达1年以上者。剔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病或并发症,对本治疗方案药物过敏者。

1.2一般资料10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43~77岁,43~49岁者3例,50~59岁者2例,60岁以上者5例,中位年龄60岁。病程36~148个月,中位病程66个月,疗程15~85个月,中位疗程60个月。

1.3治疗方法

1.3.1诱导缓解治疗全部患者均服用以下药物进行诱导缓解治疗。

1.3.1.1复方黄黛片复方黄黛片(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安徽天康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为皖药制字Z20060006),12~18片/d,分3次饭后口服,每周服5d,连续服用。

1.3.1.2化纤生血方化纤生血方由生地黄30g、醋炙鳖甲15g、乌贼骨20g、苏叶20g、苏子20g、党参30g、白术30g、茯苓15g、甘草5g组成。治则:滋阴清热,软坚散结,补气生血。该方为治疗CIMF的基础方剂,临证可随症加味。随证加减:腹胀,加陈皮15g、姜半夏10g;易出汗,加黄芪30g、防风10g;脾区隐痛,加赤芍20g、柴胡10g。服药方法:每剂水煎2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周服5剂,连续内服至缓解。缓解期维持治疗可每周服药3~4剂。

1.3.1.3白消安片白消安片(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沪卫药准字1995012044号,2mg/片),2mg/次,1~2次/d,口服,连续服用,直至完全缓解。应用白消安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羟基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289号,0.5g/片)0.5g/次,1~3次/d,连续服用,或每周服5d,直至完全缓解。

1.3.1.4地塞米松片地塞米松片(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4218号,0.75mg/片)1.5mg/次,1次/d,口服,连续服用,直至完全缓解。

1.3.1.5对症支持治疗依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贫血、消化道反应等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3.2缓解后治疗经诱导缓解治疗获得缓解后,继续进行以下治疗2年以上。

1.3.2.1复方黄黛片8~12片/d,分2次,早、晚饭后服,连续服用20~30d,间隔30d再服。

1.3.2.2化纤生血方方药用法、用量同前,每周服5d。

1.3.2.3羟基脲0.5~1.0g/d,口服,每周服3d。

1.3.2.4地塞米松1.5mg/d,连续口服,或每周服5d。

1.4评定指标

1.4.1临床症状的观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乏力、腹胀、盗汗、肝、脾、舌、脉等)的变化。

1.4.2血象的观察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及细胞形态的变化。

1.4.3骨髓增生程度的观察用以判断机体造血的一般情况,通过有核细胞的多少反映骨髓增生程度。采用低倍镜下观察的五级划分法表示其增生程度: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和增生重度减低。

1.4.4骨髓活检指标骨髓纤维化的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检,所以骨髓活检成为诊断和判定骨髓纤维化程度的客观依据。

1.4.4.1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骨髓纤维化增生程度按陈文杰等[2]的分类法分型。(1)细胞期。骨髓纤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总面积约占切片的1/3。粒、红系细胞各阶段均可见增生,各阶段比例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数量可多可少,以成熟多核叶巨核细胞多见,变性巨核细胞及裸核巨核细胞亦常见。有多少不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网状纤维染色“+++”。(2)胶原形成期。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总面积约占切片的2/3,呈弥漫或斑块状,背景呈红色(胶原增多)。粒、红系细胞显著减少,网状纤维染色“+++~++++”。淋巴细胞、浆细胞很少,裸核巨核细胞多见。(3)骨硬化期。胶原纤维广泛增生,呈束状或不规则走向。造血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偶见裸核巨核细胞。骨小梁增宽,间隙变窄。网状纤维染色“++++”。

1.4.4.2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程度以骨髓细胞增生三级分法为标准[3],增生大于50%为增生明显活跃;增生在25%~50%为增生活跃,<25%为增生减退。

1.4.5疗效判定指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提出修订疗效标准。(1)完全缓解: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肋下2cm以内;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示增生纤维吸收;1年以上无复发。(2)好转: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1/2或以上;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示增生纤维部分吸收。(3)进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脾较治疗前缩小,但未达1/2;血细胞数至少一项达正常范围,幼稚粒、幼稚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1/2或以上。(4)无效:未达进步标准者。

2.1治疗后临床症状10例均以疲乏无力为主要症状,治疗后乏力消失7例,减轻3例;10例腹胀患者治疗后腹胀无缓解1例,明显减轻1例,消失8例;4例伴心悸、气短,治疗后均消失;2例需输血维持者均脱离输血;9例脾肿大(肋下4~18cm)患者,治疗后6例恢复正常,3例脾脏缩小(1~17cm);2例肝肿大(肋下1~2cm)患者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0例患者均有舌质黯淡或黯紫,治疗后7例消失,3例减轻,3例舌面瘀点,2例消失。

2.2治疗后血象治疗前血细胞计数:白细胞<4×109/L者3例;≥4×109/L,<10×109/L者2例;≥10×109/L,<20×109/L者3例;≥20×109/L者2例。血红蛋白正常(女110g/L~150g/L,男120g/L~160g/L)者5例,低于正常(女<110g/L,男<120g/L)者5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例,8例正常。治疗后血细胞计数:白细胞<4×109/L者1例;≥4×109/L,<10×109/L者7例;≥10×109/L,<20×109/L者2例。血红蛋白正常者8例,低于正常者2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例,8例正常。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