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多发梗塞性痴呆

医学论文,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动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2009-12-06 www.fx120.net A +

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动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第2期第16卷论著与经验总结

作者:梅建勋 张云岭 张伯礼

单位:梅建勋 张伯礼 300193 天津中医学院;张云岭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

  摘 要 目的 为摸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和观察一种治疗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方法 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同种血栓栓子造成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应用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 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且无论学习成绩还是记忆成绩,手术造模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或0.05),采用中药“健脑益智冲剂”和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药物干预后,上述病变得以明显改善,尤以造模药给予中药最佳。结论 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选新药的理想模型。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与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ementia,AD)是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最主要类型,其中MID的发病率尚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本实验参考Kaneko与陈氏方法加以改进制作MID动物模型,并应用中药和西药对其进行药物干预,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一级Wistar大鼠,10月龄,体重320±40g,雌雄各半,由天津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造模组、术前中药组、术后中药组和术后西药组,行为学检查组,每组各20只;病理形态学检查者,各组分别为5只、5只、10只、10只、10只、10只。

  1.2 动物模型制作 同种Wistar大鼠左心室内采血,于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用200μm筛孔过筛,应用时取血栓栓子1mg加生理盐水0.3ml,摇匀成混悬液。10%水化氯醛按35mg/100g体重腹腔麻醉,颈正中切开皮肤,剥离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与胸骨乳突肌,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暂时夹闭颈总动脉,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栓子溶液0.3ml,推注同时开放颈总动脉,使栓子通过颈内动脉进入颅内至大脑各动脉,造成多发性脑梗塞,然后结扎颈外动脉,缝合皮肤。

  1.3 实验仪器 大鼠跳台、避暗箱及Y型水迷宫,日立H-600透射电子显微镜。

  1.4 处理方法 (1)药物 中药:健脑益智冲剂,主要成分为炙黄芪、制何首乌、川芎、女贞子、石菖蒲、葛根等。西药: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商品名喜得镇,Hydergine),由天津华津制药厂与瑞士山德士制药公司合资生产。(2)给药方法 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给任何药物。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模型制作,只在穿刺时以生理盐水0.3ml代替栓子溶液,术后不给任何药物。手术造模组:单纯造模,不给任何药物。术前中药组:中药连续灌胃10d,1.2g/(kg.d),1次/d,然后造模。术后中药组:造模后中药连续灌胃10d,1.2g/(kg.d),1次/d。术后西药组:造模后西药连续灌胃10d,0.2mg/(kg.d),1次/d。(3)行为学测验 采用跳台法,避暗法,Y型水迷津法,具体参见《药理实验方法学》(徐淑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第2版)。(4)形态学检查 将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脑,剥离皮层,海马及丘脑,光镜检查者于卡诺氏液中固定,切片做HE和苏木素纤维素染色;电镜检查者于3%戊二醛中固定,并按常规做修块、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5)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行为学检测 学习与记忆成绩(见表1,2,3)。

表1 各组动物学习成绩比较(

组别只数跳台法(次)水迷津法(次)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组

  手术造模组

  术前中药组

  术后中药组

  术后西药组18  181.11±0.75**

  0.94±0.87**

  2.44±1.14

  1.05±0.93**

  1.58±0.87*

  1.50±1.29*1.00±0.84**

  1.11±0.75**

  2.61±1.46

  1.27±0.89**

  1.35±1.22**

  1.38±1.28**

  注:与手术造模组比较*P<0.05,**P<0.01

表2 各组动物记忆成绩(一次性训练24h后)比较(

组别只数避暗法(次)水迷津法(次)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组

  手术造模组

  术前中药组

  术后中药组

  术后西药组18  180.22±0.54△

  0.44±0.85△

  1.88±1.32

  0.22±0.64△

  0.47±0.79△

  0.38±0.69△0.66±0.68△

  0.61±0.69△

  2.05±1.25

  0.61±0.69△

  1.11±1.16△

  0.83±1.15△

  注:与手术造模组比较△P<0.01

表3 跳台法观察各组动物的记忆保持

组别只数一次性训练后连续3d测试的错误动物数24h(只)48h(只)72h(只)空白对照组

  假手术组

  手术造模组

  术前中药组

  术后中药组

  术后西药组18  185**  8*6*△  126**△△  14

注:与手术造模组比较*P<0.05,**P<0.01;与术后西药组比较△P<0.05,△△P<0.01

  2.2 形态学检测

  2.2.1 光镜检测 (1)HE染色 手术造模组:皮层软脑膜水肿及少部分充血,部分血管腔内见有颗粒状或丝絮状物,皮层小血管腔亦见有上述改变,同时尚可见脑实质水肿及多发软化坏死灶。神经元肿胀变性,部分细胞核呈空泡样或颗粒样变性,染色质稀疏或丢失。有小胶质细胞增生。丘脑部位观察结果基本同上。海马区广泛的锥体细胞破坏并丢失,只观察到极少量的残存神经元,可见明显的胶质细胞反应,小胶质细胞充满坏变区并可见毛细血管增生。

  术前中药组:与手术造模组相比改善较明显,皮层软脑膜及实质血管腔内栓子明显减少(5只)或不见(4只),有的管腔内见有残留的细颗粒或细丝状遗骸,脑软化及水肿不明显,神经元变性亦不明显,有胶质细胞增生。丘脑观察结果基本同上。海马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规则,未见明显形态改变。术后中药组和术后西药组表现基本相似,与手术造模组相比,皮层和丘脑部位神经元轻度变性,可见软化灶,但有所减少,胶质细胞轻度增生。(2)苏木素纤维素染色手术造模组:软脑膜血管及脑实质小血管内多见有深蓝染色的血栓。术前中药组:血管腔内血栓可见疏松溶解呈细网状或细颗粒状。术后中药组:血管腔内有栓子存在,但呈粗网状溶解。术后西药组:血管腔内见有栓子,但明显溶解,呈细网状或颗粒状。

  2.2.2 电镜检测 手术造模组:神经元胞体高度变性坏死,核染色质丢失并出现髓样小体,线粒体及内质网高度变性,多呈空泡样变,神经纤维变性呈“板状”分离,微血管内见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素的凝集,血管内皮收缩变性,血管周边水肿。术前中药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未见明显病变,血管腔内无凝集物,血管内皮无变性收缩。术后中药组与术后西药组表现基本一致,有神经元变性、核染色质稀疏、核糖体减少,神经纤维轻度变性,但未见“板状”分离,血管内皮有收缩变性,周边轻度水肿。

  3 讨 论

  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大鼠脑缺血模型有几十种[1],但均与MID有一定差异。80年代以前,有人在较大动物的颅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制作栓塞性中风模型,后有人从大鼠颈总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制作栓塞性中风模型[2],日本学者Kaneko[3]则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起始处,推注栓子使之被冲入颈内动脉。实验表明,栓子随着血液搏动的压力而收缩,而且可以粉碎[4]。形态学观察,栓子在脑内的分布是广泛的,但大脑中动脉区域肯定被累及,且栓子注入的同侧和对侧的脑部均有梗塞灶存在[4]。国内学者陈俊抛等根据Kaneko方法,进而进行了多发脑梗塞模型和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制备[5]。

  本实验根据Kaneko和陈氏方法并加以改进,首先在注入栓子同时,开放颈总动脉,并在不少于30秒的时间内缓慢注入栓子,使之随血流广泛分布于脑内各区域,以期更接近临床。另外,减少注入栓子溶液量至0.3ml。这两方面保证了造模后48h内死亡率控制在10%~15%以内。造模后进行的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检查均表明,本模型与MID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非常相似。

  本模型也存在不足:(1)栓子在进入颅内动脉的同时也进入翼突腭动脉,造成颅外梗塞。(2)术后结扎了颈外动脉。

  应用此模型,我们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健脑益智冲剂”和西药喜得镇(Hydergine)对于MID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均可改善其下降的学习能力(P<0.01或0.05),且造模前给予“健脑益智冲剂”不仅可以提高MID模型下降的记忆保持力,而且明显优于喜得镇,病理形态学检查支持上述结果。这提示我们,利用中医中药防治本病有着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MyronD,Ginsberg,RaulBusto.Rodentmodelsofcerebralischemia.Stroke,1989,20:1627.

  2KudoM,AoyamaA,IchimoriS,etal.Ananimalmodelofcerebralinfarction,Homologousbloodclotemboliinrats.Stroke,1982,13:505.

  3KanekoD,NakamuraN,OgawaT.Cerebralinfarctioninratsusinghomologousbloodemboli:developmentofanewexperimentalmodel.Stroke,1985,16:76.

  4SiegelBA,MeidingerR,ElliottAJ,etal.Experimentalcerebralmicroembolism,Multipletracerassessmentofbrainedema.ArchNeurol,1972,26:73.

  5陈俊抛,田时雨,于薇薇,等.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5):311.

(1997-10-21收稿 1998-11-10修回)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