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附77例分析)

2009-07-23 生活与健康 A +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和椎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各异,易误诊为颈椎病、间盘脱出、肌筋膜炎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本病关键。现将本院自1995~1998年收治的77例椎管内肿瘤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12~64岁,平均37岁。肿瘤组织类型与性别、年龄、好发部位以及与硬膜关系见表1,2。

  表1 肿瘤组织类型与性别、年龄关系(例)

  肿瘤组织类型性别年龄组(岁)

  男女10~20~30~40~50~60~

  神经鞘膜瘤2116-10101232

  脊膜瘤513-25632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321211--

  室管膜瘤7413421-

  血管瘤21-21---

  脂肪瘤21-111--

  合计4037220222274

  1.2 临床表现

  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本组根性疼痛及麻木58例,脊髓压迫症45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2例。

  1.3辅助检查

  腰穿检查45例,完全梗阻23例,不完全梗阻19例,通畅3例。脑脊液蛋白定量除4例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本组病例全部行脊柱X线片检查,7例发现椎间孔扩大。18例行脊髓造影,均有阳性发现。42例行CT检查,24例发现占位病变;MRI检查64例,有58例发现占位病变,并能明确病变范围。

  2 各种原发椎管内肿瘤特点及治疗结果

  2.1 神经鞘膜瘤

  占所统计原发椎管内肿瘤48%,性别无显著差异,年龄多见于20~40岁。绝大多数在髓外硬膜内生长(30例),有5例骑跨于硬膜内外,侵入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呈哑铃形。肿瘤好发于胸段,有完整包膜,多与神经根关系密切,与脊髓粘连不重。本组病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年3个月,症状较术前改善者占92%。

  表2 肿瘤组织类型与脊段、硬膜关系(例)

  肿瘤组织类型椎管脊髓

  劲段劲胸段胸段胸腰段腰段骶尾段脊髓内硬膜内硬膜外硬膜内外

  神经鞘膜瘤6515452-3025

  脊膜瘤221031--16-2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3-11--5---

  室管膜瘤21412156(突出脊髓)-

  血管瘤--21----31

  脂肪瘤1-2----12-

  合计148341083105377

  2.2 脊膜瘤

  占本组各脊髓肿瘤的23.3%,男女比例为1:2.5,多见于30~50岁。绝大多数生长在髓外硬膜内,有2例呈哑铃形,侵入椎间孔,好发于胸段,多与硬脊膜粘连紧密而与蛛网膜粘连疏松。本组病例一经诊断均及早手术治疗。手术中将肿瘤连同基部脊膜一并切除,以防复发。术后平均随访1年半,无1例复发,所有病例症状都较术前有所改善。

  2.3 脊髓胶质瘤

  本组胶质瘤占脊髓肿瘤的20.7%,性别无显著差异,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5例。肿瘤完全在髓内10例,从脊髓内向脊髓外突出者6例。室管膜瘤在外观上与周围正常组织完全不同,容易辨认。易做到彻底切除。星形细胞瘤浸润性强,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不易彻底切除。术后需辅以化疗。本组病例一经诊断,尽早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症状有改善者11例,无改善者4例,加重者1例。

  2.4 血管瘤

  占本组各脊髓肿瘤的3.8%,2例病理证实为脂肪血管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均为硬膜外肿瘤,与硬膜粘连不明显。术中尽量注意彻底切除周围异常血管组织。3例术后随访1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agni和Canavero[1]认为椎管内肿瘤源于胚胎发育异常,实际上是一种错构瘤。

  2.5 脂肪瘤

  发病率为3.8%,位于硬膜外2例,切除容易。1例位于硬膜内与脊髓软膜粘连紧密,显微镜下切除。术后2例得到随访,平均18个月,症状均得到改善。

  3 讨论

  3.1 诊断

  原发性脊髓肿瘤由于所处脊髓段不同,与脊髓及脊膜关系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为颈椎病、间盘脱出、肌筋膜炎、肋间神经痛等。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非常重要。对脊髓、神经根有受压表现者应尽早做适当的辅助检查。

  3.1.1 脑脊液检查 早期行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有非常重要意义。应包括动力学测定和常规及生化检查。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椎管多为完全或不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测定多有增高。

  3.1.2 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 普通X线片能发现椎间孔扩大,但阳性率不高。脊髓造影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快速而经济的方法。髓内肿瘤可见脊髓直径增粗,呈梭形。髓外肿瘤表现为杯口样充盈缺损。

  3.1.3 CT及MRI CT能对病灶做出初步定位诊断,但需仔细体检,提供CT扫描的精确部位,减少漏诊率。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2],它能表示肿瘤的形态、大小、界线、脊髓受压程度、有无出血、囊性变及水肿等。本组64例行MRI检查,阳性为58例,阳性率高达90%。

  3.2 治疗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髓功能,为术后放疗和化疗创造条件[3]。髓外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相对容易,应作全切除术,若全切有困难,可行囊内切除或分块切除。对哑铃形肿瘤,应先作椎管内切除,以解除对脊髓压迫,椎管外部分留作第二次手术。对于髓内肿瘤,王忠诚[4]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对室管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及部分星形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有的学者主张[5]如患者已不能行走或只有一点运动功能,则不考虑手术。本组有16例髓内肿瘤,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改善11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