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009-07-28 39健康网 A +

  【概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病”。Von Graefe于1886年首先提出,当时称之为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zentrale rezidiverende retinitis)。在此以后的一百多年,各国学者陆续有大量报道。本病的我国发病率较高,为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病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发病年龄25~50岁,发病高峰在40岁前后。男女之比约5∶1~10∶1。90%以上单眼受害,左右眼无差别。大多能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亦易复发,多次反复后可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

  【诊断】

  1.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反复发作,有自愈倾向。

  2.视力模糊,中心视力减退,有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变色。Amsler方格视野表检查有中心暗点及变形曲线。

  3.眼底

  ⑴黄斑区水肿,色暗红,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绕以反光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水肿区内可见典白渗出小点。

  ⑵反复发作后,可遗留灰黄色硬性渗出,有色素脱失及色素游离,中心凹反射多数逐渐恢复。

  4.荧光造影时,色素上皮脱离区在动脉前期就有荧光,随着造影过程其亮度逐渐增强,并持续到造影后期。当正常的脉络膜荧光消失之后它仍然清晰可见,这是因为荧光素随着浆液在神经上皮下积存,因而荧光持续时间很久。如果脱离区较小.且病程只有很短的几个月.则造影时,其表面呈细小颗粒状。如果脱离区很大,荧光积存则弥漫成排成轮辐状。

  造影时在静脉期可见后极部有一个或多个荧光小点出现.随着时间延续愈来愈大,在十几分钟后渗漏范围可达顶峰,并持续存在达数小时之久。

  造影过程中常见的荧光素渗漏形态有以下两型:

  ⑴喷出型.又称烟囱现象(Smokestack phenomenon):荧光素在动脉期或静脉早期通过色素上皮缺损处,出现一个或多个针尖大的渗漏点,这种渗漏点迅速扩展.象冒烟一般向上喷出。犹如一缕炊烟上升到平静的蓝空中去,当烟柱到达视网膜脱离的最上缘时,顶端就折向两侧,呈雨伞状或蘑菇状。有时只折向一侧,象炊烟被风吹弯了一般。此时,扩散的速度减缓,向侧方扩散的染料,逐渐猕散下垂,最后荧光减弱,染料充满视网膜下.勾划出整个脱离区的轮廓。

  ⑵扩散型,又称墨渍弥散(Inkbot diffusion)

  后极部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素渗漏点出现后呈墨渍样向四周游散,称为扩散型渗漏。此种扩散型荧光小点有时可以位于距中央区很远的地方,多半在上方,好象它与中央部的积液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治疗措施】

  1.激光光凝 激光光凝渗漏点是本病首选疗法。光凝后约一周左右,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开始消退,2~3周内完全消失。但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如果激光光凝使用不当,反而给病者造成灾难性结果。因此,如何正确应用激光光凝极为重要。综合国内外文献,适应证如下。

  ⑴有明显荧光渗漏,渗漏点位于视盘-黄斑纤维束以外,离中心小凹250μm以上,浆液性脱离严重者;

  ⑵有面积较大的神经上皮层脱离,伴有直径1PD以上的色素上皮层脱离者;

  ⑶病程三个月以上仍见到荧光渗漏,并有持续存在的浆液性脱离者。

  2.药物治疗 如维生素C、E,路丁,安络血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药,可以试用。睡眠不良者,可口服镇静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诱发本病或使神经上皮层下浆液性漏出增剧,甚至形成泡状视网膜脱离(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禁用。其机理不明,有人推测可能是激素使色素上皮细胞间的封闭小带松解所致。

  3.注意摄生 避免脑力及体力过度疲劳,对本病的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