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疑病症

转移注意力 治疗“疑病症”(图)

2009-11-26 tj.news.163.com A +

心理医生系列谈⑤

  本期专家:二五四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孙燕平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上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为“疑病症”。

  病例重现

  老刘今年45岁,自己当老板,每天东跑西颠地忙活。几年下来,经过努力,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但老刘却越来越痛苦,他总是怀疑自己得了难以启齿的“病”。

  大概是去年春天的时候,老刘去外地联系业务,住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半夜,一位“小姐”进来“服务”,老刘本来没有想法,但没经得住对方挑逗,脑子一热,做了。“小姐”走了以后,老刘越想越后悔,脑海中反复出现“小姐”手上那几个闪闪发光的宝石戒指,一想到她不知与多少不清白的男人有过勾当,老刘就恶心。过了两天,老刘开始觉得下面不舒服,像是染上了性病。害怕,着急,又不敢跟别人说,老刘偷偷去个体医院看病,但吃了药花了钱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后来,老刘的反常还是被妻子发现了,经过一再逼问,老刘和盘托出,虽说得到了妻子的原谅,但“病情”依旧。老刘在妻子的陪同下又到各大医院检查,医生都说一切正常,但老刘却依然不舒服,觉得下面有病。从此,老刘每天生活在担忧、疑惑、恐惧、焦躁中,那倒霉的一夜把他的肠子都悔青了。

  病情分析

  老刘没有得性病,这是肯定的,但老刘还是得了“病”,他患上的是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这是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疑病症属于偏执型或强迫性的神经症,这与癔症等神经心理疾病是有区别的。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也常伴有疑病症状,但抑郁症会出现如早醒性失眠、昼重夜轻的昼夜节律的改变、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应特别注意与疑病症相鉴别,隐匿性抑郁症以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症的本质,但往往经过抗抑郁治疗常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而疑病症则较困难。

  疑病症主要与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有关。病人的共同特点是,精神上容易紧张,猜疑多虑,爱钻牛角尖,格外敏感,性格内向,心胸狭隘,固执好辩,而且对自身特别专注,容易接受暗示。老刘恰恰属于这种性格。

  治疗方案

  认知疗法:重在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跟病人讲明要相信科学,不要用主观臆想代替科学结论,更不必将一次性乱的懊恼转化成长期对性病的恐惧。需要注意的是,这要在亲属的协助下,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让病人认识到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

  森田疗法:教给病人对症状采取听其自然、全盘接受的态度,即有点儿不舒服就有点儿不舒服吧,我认了。而不是非要用有意识的努力将它克服掉,因为这样的身体不适往往越注意它反而表现越重,越重就越加注意它……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我们不去注意它就打破了这个循环。同时在接受症状时还要“为所当为”,即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应做、想做、能做的事,使注意力外向化转移。随着当为之事的进展、注意力转移的实施,症状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文/新报记者缪鹏

  作者:记者缪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