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羊痘

羊痘病毒属

2009-11-26 www.hopebiol.com A +

(一)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us)绵羊痘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家畜中最严重的一种痘病。其特征是在全身皮肤,特别是身体无毛部分,出现典型的痘疮,有时也发生于粘膜。病羊发热,并有较高死亡率,经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绵羊痘发生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亚洲、中东地区和北非。美洲和澳大利亚没有绵羊痘。欧洲一些国家,例如英国、荷兰等则已消灭了羊痘,欧洲东南部则尚有绵羊痘的地方性流行。1.形态和理化学特性绵羊痘病毒较正痘病毒稍为细长。应用Paschen氏等特殊染色方法着染病料涂片或切片,易于看到原生小体。电镜观察可发现典型的痘病毒粒子。绵羊痘病毒对干燥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可以活存3~6个月。但对热的抵抗力较低,55℃30分钟使其灭活。与许多其它痘病毒不同,绵羊痘病毒易被20%的乙醚或氯仿灭活,对胰蛋白酶和去氧胆酸盐敏感。2%石炭酸和福尔马林均可使其灭活。2.培养绵羊痘病毒较难适应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但某些病毒实验室已经先后育成了几个适应于鸡胚内生长的毒株,例如中国的鸡胚化绵羊痘弱毒株。绵羊睾丸细胞培养物最适于绵羊痘病毒的生长,于接种后24小时开始出现细胞病变,3天后波及整个细胞单层。犊牛睾丸细胞也有相似的敏感性。病毒也可在绵羊和山羊的肾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于接种后的4~6天内产生细胞病变,但病变细胞通常不超过单层细胞的一半,在以胎肾或新生羔羊肾制备的细胞培养物内,细胞病变的出现较难,且常可使整个细胞单层发生病变。绵羊痘病毒也可在胎羊肺细胞内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上述细胞培养物在接种病毒后3~4天,可于多数细胞内发现嗜伊红性胞浆内包涵体,包涵体随后逐渐增大,嗜碱性增高,且被一个明显的晕圈围绕。应用Paschen氏染色法进行特殊染色或在电镜下观察,可清楚见到其中许多密集成堆的原生小体――病毒粒子。绵羊痘病毒也常可在鼠胎皮肤和肌肉细胞内生长,并产生弥漫性病变。必须指出,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分离获得的绵羊痘病毒株,其对各种细胞培养物的敏感性不尽一致。因此,在由病料初代分离绵羊痘病毒时,最好多用几种细胞培养物,包括绵羊或山羊的睾丸、肾和肺细胞,尤以胎羊的细胞培养物为最适宜。3.病原性自然条件下,只绵羊发生感染。潜体期4~8天。病初发热,并出现粘膜卡他症状。病羊呼吸急速,眼睑肿胀,鼻孔中流出浆液浓性鼻涕。1~2天后,皮肤水肿,并于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特别是在颊、唇、耳、尾下和腿内侧)出现绿豆大的红色斑疹,同时发生病毒血症。斑疹逐渐增大至豌豆乃至黄豆大,此为丘疹。病羊全身症状严重,体温高达41~42℃。再经2~3天,丘疹内出现淡黄色透明液体,中央呈脐状下陷,成为水疱。再经2~3天,由于白细胞的渗入,疱液呈脓性,即为脓胞。脓疱随后干涸而成痂皮,痂皮呈黄褐色,于几天内脱落,遗留淡色疤痕。整个病程约3~4周。粘膜上出常出现痘病变,且易破溃而遗留红色糜烂面或溃疡,但其边缘常呈白色。有时发生气管炎,肺内出现坚硬的灰白色或中心呈暗红色的病变。呼吸道炎症、肺炎和胃肠炎等并发症比较常见。化脓菌感染时常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病情严重恶化,且常死亡。绵羊痘的死亡率一般为5%,但在饲养或气候不良时可能增高至50%,甚至80%,特别是在幼龄羔羊。不同品种的绵羊对绵羊痘的敏感性具有较大差别,细毛羊,特别是美利奴羊,最为敏感。以绵羊痘病毒作尾褶皮内接种,可于3~4天内发生病毒血症,持续4~5天。此时几乎可由所有组织内分离到病毒。同时或随后出现全身性痘疹。将绵羊痘病毒(如痘疹乳剂),给绵羊作静脉注射,通常引起全身性出痘。绵羊痘病毒的某些毒株在人工接种山羊和牛时,可能引起局部感染。人工感染小白鼠、家兔、豚鼠和仓鼠的试验,迄今未获成功。4.生态学绵羊痘主要因接触病羊或污染厩舍和用具而传播。空气感染可能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绵羊痘病毒在污染羊厩中可以活存达半年之久。吸血昆虫具有机械传播疾病的作用。5.免疫自然发病后恢复的绵羊具有坚强的终生免疫力。现用的羊痘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类:(1)灭活疫苗:包括福尔马林氢氧化铝疫苗和β丙内脂油佐剂疫苗。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安全,可用于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绵羊,但免疫期较短,一般不超过5~6个月。(2)弱毒疫苗:包括鸡胚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我国应用的鸡胚化弱毒疫苗,是使绵羊痘病毒连续通过鸡胚而育成的弱毒株,制备时用其回归绵羊,随后采取皮肤丘疹,磨碎后加入保护剂,制成冻干疫苗后应用。免疫期约1年。苏联也有类似的鸡胚化弱毒疫苗。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株是将绵羊痘病毒连续通过犊牛肾、羔羊肾或羔羊睾丸等细胞培养物而减毒育成的。制苗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据初步报告,这种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注射后引起一年以上的坚强免疫力。新生羔羊可经初乳由免疫母羊获得被动免疫。对重症病羊应用高免血清,也有减轻症状和降低死亡率的作用。6.诊断于典型病例,不难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诊断。为了确诊,可由病变部采取痘疹组织制成切片,染色后检查包涵体和原生小体。将痘组织或痂皮作成乳剂后,与兔抗羊痘高免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常可作出快速诊断,但必须设置阴性对照,即由健羊或病羊无病变部位采取一小块组织,同样研磨并制成乳剂与高免血清进行试验。取痘疱组织,按前述方法制成乳剂,并用抗菌素处理后接种绵羊睾丸和羔羊肾等细胞培养物。检查细胞病变的出现情况,或将细胞培养物作染色检查和电镜观察。如果出现比较明显的细胞病变,则可应用高免血清作中和试验。但是必须指出痘病毒的感染性在中和试验中常不完全消失。对病羊感染前后的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也有较高的现症诊断价值。上一篇:鸽痘病毒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