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应用

2009-11-27 www.gxsti.net.cn A +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应用

2007年10月10日11:46:00来源:广西科技成果网字体大小:大中小

项目名称: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应用登记号:200778004分类号:R726.2主要完成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覃文华、潘正航、卢林民、程广、梁彪、冯秀英任务来源:广西卫生厅推荐部门:广西卫生厅登记日期:2007-10-10批准登记单位:广西科技厅联系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联系人:冯秀英联系电话:0772-2801106邮政编码:545001项目简介: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为自治区卫生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2006226。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氏病)是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疾病,是由于先天性肠壁肌间神经细胞缺如所致肠道发育畸形,故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X线结肠造影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病变的定位定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造影可直观显示病变结肠形态及范围,动态观察结肠蠕动功能,直接在X线片上分出各种类型,术前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临床检查方法,是目前公认安全、简便、有效、应用广泛、无创伤的首选方法,是其他检查方法难以取代的主要手段。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传统的结肠造影常易出现误诊漏诊,特别是对常见型、短段型的误诊漏诊率较高,而这两型HD占所有先天性巨结肠病变的85%以上,本研究着重对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手术前X线结肠造影诊断HD的正确率。分别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对比后再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统计传统钡灌肠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78%(25/32),而改良后的钡灌肠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为92%(35/38)。改良结肠钡灌肠造影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主要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的短段和超短段HD或且HD合并肠炎者。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不清洁灌肠,可使肠管保持其原本面貌;减轻患儿痛苦;2、肛门插管后不注气囊,解决了病变范围处于人为扩张状态的不足;3、钡剂充盈至扩张段肠管摄正侧位充盈像,可更好的显示病变部位;4、复查钡剂排空时间为1小时,机动选择是否24小时后复查,更好地观察肠管排钡功能。课题创新提出和应用灌肠后60分钟复查钡剂的排出情况,不仅可动态观察结肠功能,还可缩短检查流程,减轻患儿痛苦,明显提高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诊断准确性。四、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改良结肠造影术前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结肠造影临床检查方法,且安全、操作简便、无创,检查前不需清洁灌肠,缩短检查流程,减轻患儿痛苦,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为临床X线结肠造影提供一种更好的检查方法,对提高本病特别是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患儿检查时的不适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应用情况: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在各级医院均可应用,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