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山东省胸科医院心血管中心

2009-11-27 www.yywsw.com A +

1、血管支架植入术

1991年采用支架方法治疗先心病术后的血管再狭窄,目前常用的支架有Palmas和NuMEDCP两种,后者具有影像清楚,韧性强,扩张后支架强度高,合金材料可塑性强,边缘圆钝对球囊损伤小,可扩张范围大,缩短率≤20,根据血管长度具有较高选择性,治疗效果好。支架主要用于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分支狭窄、肺静脉狭窄、腔静脉狭窄、心室流出道狭窄、外科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移植术后的管道狭窄等。支架的植入可以防止血管壁弹性回缩,提供框架促使内皮细胞生成,减少血栓或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主要并发症有血管破裂出血、球囊破裂、栓塞和支架的移位。


2、射频打孔术:

采用激光或射频打孔加球囊扩张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先天性瓣膜重度狭窄,大动脉转位的房间隔造口术等均取得成功,使原来单纯外科手术难以治疗的先心病,通过内外科协作手术得到矫治。射频电流能够准确聚焦能量,短暂的爆发性高能输出功率,不刺激神经及心肌组织,可最大限度地前向穿孔而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小,因此较激光技术更安全,应用范围更广泛。我科已在国内率先采用射频打孔技术,成功地治疗3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建立了右室到主肺动脉的通道。目前射频技术对左肺动脉起始部完全闭锁、外周股动脉血管重建、主动脉瓣下肌性或膜性狭窄,甚至主动脉弓断离等的介入治疗已有新的尝试。

3、经皮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

目前有两类临床研究,一种是受二尖瓣双孔手术的启发,研制一种夹闭器经导管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入左房,夹闭二尖瓣前后瓣叶治疗关闭不全,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期望取得成功。另一种研究是经皮二尖瓣环成形术,将“C型环缩器”经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环缩二尖瓣环近30,预计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会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4、经皮人工瓣膜置入术

①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采用生物瓣缝至铂铱合金支架上,经球囊导管置入到肺动脉,用以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缺如、右室-肺动脉外通道术后或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其主要优点是少创、不用体外循环、不用输血、缩短住院时间。2002年Bonhoeffer/NuMed肺动脉瓣被允许用于临床,成功地为10例右室至肺动脉管道手术后患者放置了此种18mm直径的瓣膜支架,术后均未出现右室一肺动脉外管道狭窄或关闭不全,观察1年的结果是部分缓解了肺动脉狭窄,完全治愈了关闭不全。2004年Bonhoeffer等报道58例肺动脉瓣植入术近期成功率100%,中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传送装置和支架放置后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近年美国Ruiz小组研制出新的、可选择性大小的无支架肺动脉瓣,用8F鞘给10只猪送入直径17mm的肺动脉瓣,均取得成功,6个月后观察瓣膜无移位,且无血栓形成。此种瓣膜有多种型号,具备可回收性、可选择性、输送鞘管小、瓣膜寿命长的优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广阔前景。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必须要外科手术换瓣治疗,尤其合并左心功能不全者风险很大,经导管置换主动脉瓣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利益。由于经皮主动脉瓣置换存在着更困难的问题是置入的装置不能阻碍冠状动脉血流和影响二尖瓣的功能,所置入的主动脉瓣需承受较肺动脉瓣更高的舒张压。2004年法国Cribier等报道采用马心包制作的3个瓣叶缝置在球囊扩张支架上的装置,为18例平均年龄78±10岁(57~91岁)的终末期主动脉钙化,又无外科瓣置换条件的患者,施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采用前向经房间隔穿刺后至左心房一左心室一主动脉的途径,除1例瓣移位外其余全部放置成功。7例逆向经升主动脉至左心室的途径,3例技术失败,其中1例改用前向法后成功。技术成功率89%(16/18例)。成功病例中无一例残余狭窄及冠状动脉阻塞,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5例中、重度主动脉瓣周返流,3例因介入治疗死亡,10例术后1~5个月死于非心血管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仍存在鞘管过粗、瓣周漏等问题,临床应用的前期研究还在进行中.

5、复杂先心病介入治疗

①经皮肺动脉环扎术:肌部VSD,复杂先心病如无肺动脉狭窄的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等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采用外科肺动脉环扎术限制肺血流。新近美国AGA公司研制的自膨胀、易回收、中央穿孔的镍钛合金装置,外形为一圆柱形,放置在肺动脉内,可以完全或部分阻断血管内血流,但尚未见临床报道。②单心室的介入治疗: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或内外科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患儿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率。1996年德国Hausdorf等为8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患儿,在Norwood前两期手术后,第3期采用介入方法,以一覆膜支架连接下腔静脉及上腔静脉,完成了完整的Norwood手术,随访4~1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亦无死亡病例。2002年美国Cheatham等采用NuMedePTFE覆膜CP支架,为5例患儿成功地连接起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完全可替代Fontan手术中的下腔静脉至肺动脉的右心房内的通道。2004年我国首届国际先心病介入研讨会上,Cheatham介绍了介入方法治疗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首先房间隔造孔,自肺动脉至PDA内置入一个带侧孔的覆膜支架,侧孔对着左右肺动脉,保证肺血流;其次经导管完成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的连接的Glenn分流术;最后用覆膜支架连接下腔静脉及肺动脉,完成Fontan手术。

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器械和材料的研制,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会得到更广泛的开展。为了跟上世界发展趋势,必须要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严格的基本训练,科学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规范化治疗,培养更多的先心病治疗专科医生是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从事先心病的内外科医师要相互配合,不断交流,以适应先心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使更多的复杂先心病得到有效的治疗。(来源:心血管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