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石膏综合征

经方杂谈

2009-11-29 www.360doc.com A +

经方杂谈1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
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
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
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谓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饥饿
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
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
都是食物中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
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
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这就是桂枝汤
的魅力。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
机能恢复的标志,中医的话说,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
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
果。2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温服以后,伴随着
心跳的加剧,周身开始发热,皮肤开始湿润,最后,可能是大汗淋漓。
随着大汗的到来,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身凉”,原先的“无
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原先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麻黄,
是麻黄汤中的主要药物,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同时,会导致心跳加
剧,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情况,或者如
“气从少腹上冲心”症状。对此,张仲景自有办法,那就是服用桂枝
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这两味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也就是
说,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预防作用。所以
说,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药。但是,教科书认为麻黄配桂枝发汗,麻
黄无桂枝则无发汗作用,这似乎值得商榷。3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
镇咳剂与化痰剂,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对于以“咳”“喘”“痰稀”
为主诉的呼吸系统疾病,确是名医手中的一张王牌药。根据临床经验,
本方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5条,其中“咳”作主证的共3条,可
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至于咳嗽的程度,《金匮要略》痰饮
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事实上,病人咳嗽
越是严重,本方的效果也就越好。临床加减很多,本人常用的有加石
膏,加黄芪,去麻黄加人参、麦冬等。只要对证,取效神速。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但从“妇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
来思考,便不难触类旁通了。临床所见,病人咳嗽多伴随大量的痰液,
尤其是夜间更多。如果细心观察该类病人,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
的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这种痰如果吐在地上,则呈鸡蛋清
状或带有泡沫,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
滑溜溜的很好吐。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伴有频繁的喷
嚏。从症状的比类来看,其鼻涕类似于痰,喷嚏类似于咳,故也同样
适合运用本方。对此,我把它们形象地归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治水的青龙把水蠲”。如何看待本方条文的或然证也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些或
然证的出现应当有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从临床来看,这种病理基础
很可能是长期咳喘造成的肺原性心脏病,在继发感染时出现的心功能
衰竭。此时,体内的水分过多地停留在组织中而不能被人体有效地利
用,所以出现“或渴”;同时可以并见消化道的水肿,胃及食管的水
肿可以出现“或噎”;肠道的水肿加上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出现“或
利”;经过肾脏排出的水分减少,因此“或小便不利”;病情进一步加
重出现腹水可见“少腹满”;心衰不能泵出足够的血到肺进行氧交换,
血氧浓度下降因此“或喘”。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惟有这个病理基
础能将所有的或然证全部解答。较之古代医家云里雾里的注释也更贴
近临床。再从用药来看,加附子以强心,加茯苓以利尿,去麻黄是因
为此时麻黄会无效地增加心跳次数,使病人感到心慌。提示我们在心
衰时运用小青龙汤的注意事项。当然,张仲景不会想得这么多。学经
方为的是古为今用,为了能更实际地理解古方,为什么非要排斥现代
医学呢?本方用了大队的温热药物,也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的精神。方虽八味,但核心药物仅为“姜、辛、味”,此仲景治咳之
利剑,这一点从张仲景加味方的条文中可得到证明。应当指出的是,
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
类方继后,否则温热药会很容易引起诸多变证,《金匮要略》中记载
的很多。老慢支很难根治,“温药和之”的内涵就是见好就收。青龙
既能治水,青龙也可伤人,切记!切记!只有正确地把握用方的度,
你才能象哪咤那样为所欲为地驾御这条青龙。4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
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
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
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
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
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
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
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
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
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
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
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
“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
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
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
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
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
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
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
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
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
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
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
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
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
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
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
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
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
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
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
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
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
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
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
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
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
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各科。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就必须对小柴胡汤进行相应
的化裁。化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另一
种是与其他方子合方使用。加减方面张仲景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但临证不能局限于此。我的加减经验是:病毒性感冒高烧,患者面色
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加连翘40
克;类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克、
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量应适当增加;过敏性皮炎、荨麻疹、
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
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
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
用抗菌素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瘤,
出现有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本人曾治疗一位
甲亢患者,因服用他巴唑等,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并全身消瘦,两眼
外突,手抖心慌。服用小柴胡汤加白芍2月后,不仅自觉症状明显改
善,而且突眼症也明显好转;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
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以防出
现水肿。小柴胡汤合方使用的经验是:精神症状明显见情绪低落或伴
有梅核气时,与半夏厚朴汤合用,此即是柴朴汤;肿瘤手术或化疗后,
病人体质虚弱见汗出恶风者,与桂枝汤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汤;肺
炎见咳嗽痰多而粘黄,心下有压痛者,与小陷胸汤合用,名柴陷汤;
伴有水肿或腹泻水样便者,与五苓散合用,谓之柴苓汤;伴有舌苔白
厚,不欲饮食者,与平胃散合用,称为柴平煎;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
癌见小便不利及血尿者,与猪苓汤合用。小柴胡汤的剂量、剂型及用药品种也同样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我
常用的剂量是:柴胡10~30克、黄芩10~20克、党参5~10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
6-15枚。如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则
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成人至少要20克以上。小柴胡汤有振汗作用,
随着通身的汗出,病人发热也随之而退,身痛也随之减轻。对此,本
方有类似于西药激素样作用,可以看作天然的激素。如果用于作为免
疫调节剂而长期服用治疗慢性肝炎和肿瘤病时,则要小剂量使用,柴
胡用6~10克、黄芩用6克。需要指出,小柴胡汤是不能作为散剂
来使用的。宋代名医朱肱曾治疗当时太守盛次仲疾,诊断为小柴胡汤
证,但仆人给以小柴胡散,不仅病不愈,反而有胸满,后朱肱亲自煎
煮,进二服,是夕遂安。方中柴胡,我用的是北柴胡,人参用的是党
参而不用红参。有人认为张仲景所用的人参就是今天的党参。传统观
念认为党参健补脾气多用于消化道功能低下,本方证的“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即是属于消化道功能低下,因此用党参。通过临床观
察发现用党参效果也同样满意。上述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和“默默不欲饮
食”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我把它叫做“小柴胡综合征”。这是由
中国古代先贤发现的综合征。它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因素,更有内在的
体质特异性。我把这种很容易出现“小柴胡综合征”的体质称为“柴
胡体质”。其特点是: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
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
另外,临床发现较多患者眼裂小,多为细眯眼(柴胡眼)。患者主诉
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
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在日
本,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也常常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看来小
柴胡汤的使用着眼于“证”,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间,更
注重于特定体质的“人”。柴胡体质对于正确地使用小柴胡汤有相当
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小柴胡汤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作为感冒发热药和肝炎药来
使用的,就连成药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也是这样写的。他们的着眼点
都是抗病毒。这种认识无疑限制了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小柴胡汤能
够直接杀死病毒么?我想更多的还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
病毒吧!日本学者发现爱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汤三个月以后,T淋巴细
胞开始增加,说明小柴胡汤预防爱滋病有效。药理试验也证明小柴胡
汤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实,病毒侵犯人体之所以对人造成
伤害,大部分还是通过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诸如曾经肆虐
全球的“SARS”,就是侵犯了免疫系统。其病变在肺,表现为高热、
呼吸窘迫等,与本方证的发热、胸胁苦满的表现很相似,想必可以在
本方的基础上化裁。另外,“SARS”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小
柴胡汤也同样可以治疗此类疾病。如《苏沈良方》记载:“元二年
(1087),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
姜,加五味、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小柴
胡汤就是天然的干扰素,加猪苓茯苓就是中药的“猪苓多糖”;而对
于象胃癌、淋巴瘤等肿瘤来说,小柴胡汤就是中药的胸腺肽和白细胞
介素Ⅱ。当我们把小柴胡汤作为免疫调节剂来看待,那么这张千古良
方在今天的临床运用中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
要。5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
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功里效无双。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
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我常
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因胃肠
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
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
仅用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
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值得说明的是
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不
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
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
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
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
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
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
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
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传统的利
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我的研究生做了大
柴胡方证研究的毕业论文。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以收集,
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我也
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年9月21日
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行B超检查显示:胆囊炎,肝
囊炎,肝囊肿。间断服用西药或中成药,症状时缓时作。此次因上腹
部疼痛1个月而就诊,诊见:形体中等脸色偏暗,皮肤粗糙,上腹部
疼痛,纳呆,口有异味,夜寐多梦,腹胀,大便溏,日2次~3次,
自觉慵倦,舌红苔黄,脉弦。腹诊:腹部平坦,上腹部触之即痛,压
之有明显的抵抗感,腹直肌紧张,两季肋下压之不适。处方:柴胡
12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0g,制大黄5g,生姜
3片,红枣6枚。7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精神好
转,大便成形,日1次,继以原方服14剂,诸症均平。也曾治一56
岁的冯姓女病人,右肩背连及上臂疼痛2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颈椎
病经针灸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伴有胆囊炎病史一年余,来诊时胃脘
部满闷不适,大便不畅。右上腹,右季胁部按之拘急疼痛。处以大柴
胡汤后肩背部的疼痛随胃脘部症状的改善而缓解。从本方用药来看,白芍是重要之处。观仲景用芍药,多用来缓急止痛。不论颈椎病的肩
背痛还是胆囊炎的按压痛,都为挛急之象,以芍药缓之,也在其理。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高脂血症与肥胖虽无腹胀腹
痛,但此类患者多体质壮实,属“实胖”之体型。腹部充实,按压有
力,如果伴有失眠,心烦等精神症状及便秘者也可用本方。现代药理
研究柴胡、黄芩和大黄都有降血酯作用。其中大黄的降脂作用可能是
通过降低脂类在肠中的吸收而实现的。临床运用本方可灵活加减,可
加降泻、山楂之类等,但要久服才能见到效果,一般疗程2个月左右;
且一定要控制饮食,这是基础治疗。大柴胡汤降脂减肥,还要详辨体
质。一般而言,其人多颈短肩宽,胸围及肋弓角较大,且腹肌一定要
坚实有力。倘若是皮肤色白,皮松肌软,赘肉下垂,动则汗出气喘,
神疲乏力的“虚胖”,那就不适宜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黄芪体质,
要用防己黄芪汤的。况且大柴胡汤是肌肉的松驰剂,决不能用于松驰
的体质,只能用于紧张型体质。大柴胡汤中含大黄,临证是否一定要有大便秘结呢?那倒也未
必。观仲景条文有“下利”反无便秘,且此方又可治菌痢,可见大黄
之用在泻热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黄攻下通便多有“大剂,生用,后下”
的特点,大柴胡汤用大黄既非大剂,也不后下,显然不是攻下。临床
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黄,量可偏大;无便秘者,则应量小,可用制品。
我曾治多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腹泻,服用健脾药无效,服本方
后大便反转为正常。另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含鞣酸,有收
敛止泻作用。久煎则其泻下作用的蒽醌甙被破坏,而鞣酸却不被破坏,
此时发挥的却是止泻作用,前人也有用大黄久煎治痢的经验。大柴胡汤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治疗心烦失眠、阳痿、糖尿病、
痛风、高血压等等。大凡形体壮实,心下按之满痛的病人,多半都要
考虑使用大柴胡汤的。
6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伤寒,脉结代,心
动悸”。《金匮要略》载《千金翼方》的主治是“治虚痨不足,汗出而
闷,脉结代,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外台》的主
治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其方名和主治都不统一。
对于仲景的方名而言,以药名作为方名的情况多是小方,如甘草干姜
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而本方是一张九味药的大方子,不
合仲景方名之常例。仲景以药名方,皆方中之主药,其用量也相对要
大。但本方炙甘草的量并非最大,只用四两,而生地黄用量却独大,
用一斤。由此可见,复脉汤的方名更适合本方。另外,《伤寒论》的
条文是否存在脱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对此,清代经方家莫
枚士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经方例释》说“疑经文本当云:伤寒脉
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复脉汤亦主之,且二方互可并治。”
并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伤寒类要》以一味甘草治疗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二是《千金》以一味甘草治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莫氏的观点值得重视。关于复脉汤,我想提出个人的一点新的看法。那就是本方的的最
初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张军医用方。是用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后造成
大出血的士兵们的。大量的出血,也同样可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方
中用大剂量地黄和阿胶就是为了止血。这一点从内补当归建中汤的条
文中可以看出:“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
两。”黄土汤和胶艾汤都主血证,也都用地黄阿胶,由此类推,可知
本方也应主治血证。桂枝甘草取桂枝甘草汤治悸之意。有形之血不能
速生,当补以无形之气,人参之用义该如此。大出血致使肌体极度衰
弱,故又配合大剂麦冬、麻仁、大枣。为防补药滋腻碍胃,故配生姜。
在没有输血补液的古代,这的确也是一首对证之方了。徐灵胎在《兰
台轨范》中也说本方“治血脉空竭”,诚可谓是独具慧眼。
《本经》说地黄“长肌肉”,麦冬主“羸瘦短气”,大枣主“补少
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麻仁主“补中益气”,甘草“长肌肉,倍力”。
这些药物主治的共同点都是其人枯瘦乏力。因此,我在临床上常以此
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
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
痨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用本方。我的经验是:治疗食道癌
时,麦冬要用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应加天冬40克、
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
胶。便秘者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另外,我还以此方治疗
肺气肿,多加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
可以熬成膏剂。7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水液的异常分布,
《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
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蓄于下则小便不利;
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
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
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
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认为是“蓄
水”的表现形式。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
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我临证常将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
的疾病,如夏秋季节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这类疾病
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多伴有肠鸣漉漉、
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
泄”,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如曹颖甫先生常以之治洞泻,
其医案载“大南门郭左,洞泻当分利,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
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我曾治一女,九月初来诊,水泻多日,
以此方加车前子而愈。《伤寒论》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
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以下之”即暗含泄泻之义。五苓散治利,其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
便。《伤寒论》第159条“利不止”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后“复不止
者,当利其小便。”《金匮要略》“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夏秋季节
多暑多湿,本方恰有利湿的作用。刘完素治“中暑受湿,引饮过多,
头痛烦渴,湿热小便秘。”所用之方桂苓甘露饮,即由此方加六一散、
石膏、寒水石而成。慢性肝炎、肝癌、肠癌等疾病出现水样便、腹胀、
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我也多以此方加味治疗。这种情况,虽舌有
紫气也不可活血化瘀,滥用攻伐以伤正,要从病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出
发,带病延年,提高生存质量才是正途。二是治疗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如肾脏病的水肿、肝腹水、
以及柯兴氏综合征的水钠潴留性肥胖。我曾治疗一肝腹水以高热、水
泻入院,伴有口干、大便稀、下肢水肿、轻度黄疸,投以茵陈五苓散
腹水得退。柯兴氏综合征病人多表现为肥胖、浮肿,女性还有月经量
减少,多毛。舌体多胖大,有齿痕。本方加生石膏、滑石、牛膝。三是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诸如多汗症,用黄芪、麻黄根等
固表止汗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对此,《伤
寒论》73条明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青光眼、假性
近视等眼病,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其人视物眩而不舒,类似于《金匮
要略》中所载的“癫眩”。另外,我还以此方治一例脑垂体瘤,证见
口渴、手抖、视力下降,大便稀、下肢肿。用本方后口渴、手抖、浮
肿及大便情况明显好转。虽然后来还是做了手术,但本方对改善症状
疗效是肯定的。我用五苓散加减的经验是口渴甚者加生石膏,滑石;有黄疸者,
加茵陈;吐泻甚者,加干姜。也常常与玉屏风散、平胃散、小柴胡汤、
半夏厚朴汤及真武汤合方使用。还要嘱病人温服,避风,喝热水热汤。
若方证相应,服后其人多小便畅利,大便转干,浮肿消退,口中有津,
身体也随之感到轻松。这一切都说明体内水液分布已经恢复正常状
态。另外,临床还发现欧美人到南京后也多见五苓散证,或腹泻,或
腹胀,或口渴,或多汗。这是否与欧美人的体质不太适合南京夏季潮
湿闷热的气候有关?抑或不适应味精与食盐较多的中国菜肴有关?
值得研究。8猪苓汤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清热又滋阴。猪苓汤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
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我以前不太重视这张方,对于阴虚水停也觉
得不可思议,认为既是阴虚水停则当用知柏地黄汤之类以坚阴才是。
一次,我治疗一中年女性,经常患尿路感染,动辄发热、尿血。先用
柴胡桂枝汤不效,后改用猪苓汤加山栀却获效满意。遂后,病人将此
方广泛传播与患有类似疾病的中年妇女,竟然均有效果。该类病人常
常伴有心中烦躁,因此我每加山栀、连翘、黄芩以除烦。也有与四逆
散合方使用的机会。泌尿系感染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
征与下利的里急后重表现很相似,只不过是部位前后的不同罢了。尿
路结石伴有疼痛者,则要与芍药甘草汤合用;肾积水者再加牛膝。曾
治一肾积水病人,其人腰酸腰痛,上腹部有压痛,以本方与大柴胡汤
合用取效。猪苓汤在生殖系统疾病中运用也相当的多。女性的盆腔炎、附件
炎、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经来腰酸腹坠,常加黄芩、黄柏、连
翘、山栀或合用二妙散。这种配伍也同样适合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尤其那些嗜酒者,下肢有浮肿者。另外,本方还可以与四妙散合用治
疗痛风;加山栀、连翘治疗失眠;治疗小儿老人的下利等。《伤寒论》
也有“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的治验。
猪苓汤与五苓散有很大的不同。病位上,五苓散主全身的水液代
谢异常,猪苓汤则侧重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为主的下焦疾病。病性上,
五苓散用桂枝,又要白饮服,服后须多饮暖水,其证偏寒;猪苓汤用
滑石,其证偏热;舌象上,五苓散证舌体多胖大,边见齿痕,舌苔白,
猪苓汤证舌多红而少苔。猪苓汤方中的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阿胶
主治血证。有人认为阿胶是养阴药,但究竟是养肾阴还是肝阴肺阴?
很难说清。所以,我认为此说不妥。阿胶本为止血药,这是仲景用药
的定例。那么,仲景为什么于此处用阿胶呢?《伤寒论》第84条给
出了答案。“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点出了下焦湿热者易患
尿血的潜在病理,指出了淋家与尿血的内在关系。临床所见,泌尿系
统炎症、结石多有血尿症状或者是镜下血尿,用阿胶止血也是符合实
际的。五苓散证是没有血尿的,这也是二者的重要不同。五苓散可治
汗出异常,猪苓汤证却不可用于汗出过多。对此,仲景说“阳明病,
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
也。”总之,猪苓汤和五苓散在运用上还是容易区别的。9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苓桂术甘汤可看作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桂枝甘草汤
在《伤寒论》中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者。”是以心悸为主证。茯苓、白术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肿者,是仲
景常用的利尿剂。“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
之。”可知此方有利水作用。因此,本方主要用于以心悸、浮肿为主
诉的心脏病,尤其多见于以风心为代表的心瓣膜病。这类疾病出现轻
度心衰时可用本方。此时,既要用桂枝,又要加肉桂,心悸甚者还要
加龙骨、牡蛎。心衰严重者加附子,或与真武汤合用。另外,一些神
经衰弱,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也有用此方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甘草茯苓这个方根。它多用于体质虚弱的瘦人
伴有心悸者。加上白术即是本方。加上大枣是苓桂枣甘汤,主治自觉
腹主动脉异常搏动者。腹主动脉异常搏动多见于瘦人,大枣是营养安
神剂,方中重用茯苓与大枣以加强镇静作用。加上五味子是苓桂味甘
汤,用于肺气肿、肺心病的咳喘。此喘为虚喘,多伴有心悸、汗出,
我多加麦冬、人参、山萸肉、龙骨、牡蛎。桂枝甘草茯苓变化之方,
其所主之病总离不开心血管疾病。10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
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
其多见。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据此,可以看出本方
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
异常。临床上对于咽喉部疾病我多喜欢以本方加减治疗。半夏是治疗
咽喉病的要药,《本经》说它主“咽喉肿痛”;《伤寒论》的苦酒汤和
半夏散及汤也是用来治咽喉病的。本方所主的咽喉病,除了上述的咽
神经官能症外,还见于急慢性咽炎、咽干痛、粘痰、声带麻痹造成的
失音等炎症性疾病,而不局限于咽异物感。若红肿热痛等炎症明显时
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小儿的咽痛也可用本
方。半夏厚朴汤对于以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的机会也很
多。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的,临床上决不能把眼光仅
仅停留在咽喉上,否则将会大大限制本方的运用范围。比如更年期综
合征,其人主诉特多,或烦躁、或焦虑、或抑郁、或失眠、或多疑;
或恶风、汗出、手抖、烘热、腹胀。有些主诉则特别怪异,如有位中
年妇女因阴蒂的跳动感而坚持要认为是细菌已经入血液,有男子为会
阴睾丸的下坠感而惶惶不可终日,有位中年妇女则为舌头的疼痛灼热
感到处求医,大多以精神症状为多见。临证常加山栀、连翘、枳壳,
可认为是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烦躁焦虑明显时,我常以此方去生姜,
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名为“八味除烦汤”。是我临
床常用之方。用连翘、枳壳时,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但病人并不感
到难过,反觉得舒适。肛门排气增多,腹胀也随之减轻。另外,一些
女性的关节疼痛,心情抑郁时关节痛甚,情绪兴奋时则不痛。也可以
看作是自我感觉的异常。古方指迷茯苓丸即是治痰气交阻的关节痛,
方中也含有半夏茯苓。这种自我感觉异常也可以表现为幻觉,如幻听、
幻视、幻嗅等。其人多有精神的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呕吐,恶
心是常见症状。半夏厚朴汤是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变方,小半夏加茯苓
汤即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本经》载半夏也
主“头眩”。关于“眩”,有两层含义,一为眩晕,患者自觉的旋转感、
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一通“幻”,即
是伴有怪异感、恍惚感、紧张感、恐惧感的幻觉。半夏茯苓是很好的
精神镇静剂。就临床所见,半夏厚朴汤证多以精神上的不舒为主,其
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半夏厚朴汤含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
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以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
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
机会也不少。我常用本方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这些小儿除
了食欲不振外,常有胆小,性格偏于内向,面色黄,大便干结等。服
用本方可明显提高食欲,面色与大便也会得以改善,且性格也会变得
比以前活泼。我还以此方治一例神经性厌食,表现为饮食后即吐,以
此方重用半夏60克(先煎),呕吐得到明显抑制。半夏生姜有较强
的止呕作用。有关于半夏的用量,我所知道的最大剂量是日本江部洋
一郎用的120克,但必须久煎。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厚朴、紫苏
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
作用。对于紫苏,我喜欢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
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又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
药液色较淡。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除了配合心理疏导外,我多
嘱病人自己煎药,以令其思想上重视,且闻到清香的药味对病人心理
无疑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我还以此方与温胆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氏病。所治疗的冠
心病,其人多有恐惧、失眠、胸闷。平素胆小,常常担心心绞痛发作,
很注重随身携带救心丸,一旦忘带,则心绞痛必发。这类疾病治疗的
关键是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单纯的扩张冠脉。胸闷一症,未
必真是器质性的,有时也是心因性的,可以视为咽异物感的延伸表现。
《本经》谓半夏主治“胸胀”,想必即是此证。帕金森氏病以手抖不
能自控为主要表现。中医有疑难怪病从痰论治的经验,本方与温胆汤
合用以加强理气化痰的作用。据报道,厚朴也有治疗震颤的作用。根
据我的治验,病人服药后手抖减轻,感到舒适,但不能根治。病情反
复时,可再次服药,吃吃停停,间断使用。此病勿求治愈,提高生活
质量才是治疗目的所在。半夏厚朴汤也同样可以化裁治疗外感病,如
中暑、夏秋季节的腹泻等,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即是在此方基础
上加减而成的。11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汤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栀子厚朴汤是一张小方,小得很不起眼,也没有大多少人重视。
我对此方却情有独衷。《伤寒论》说“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
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此方虽小,主治却很明了。栀子除心烦,
厚朴消胸腹胀满,枳实除心下痞闷。此方与小承气汤仅一味之差,虽
都治腹满,然小承气汤所治偏下,本方所主则病位偏上。“卧起不安”
点出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暗含了失眠之义。临床上遇到神经官能症、
焦虑症、失眠症,我常以此方配合半夏厚朴汤或四逆散治之,往往腹
胀消除,睡眠改善,则患者的精神状态随之好转。本方的运用除了抓主证外,舌象也是重要的参考。临床所见其舌
象多为舌质红而舌苔粘腻较厚。《伤寒论》221条提及“舌上苔”,
厚朴所主,舌苔也多厚腻。另外,栀子、黄连、连翘均可治烦,但烦
的性质和部位都不同。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
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
痛,此为鉴别要点。但临床烦热而胸中窒者,多易患咽痛、目赤、
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等证,因此三者又常常合用。12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栀子柏皮汤在《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身黄发热。”关于本方的
特点,我以一个“黄”统之。如临床以之治疗黄汗、黄疸的目黄、尿
黄、皮肤黄;妇人带下色黄、皮肤脓包疮流黄水、脚癣的流黄水。而
栀子、黄柏、甘草三药煎出的药汁也是黄色。所以,本方常用于肝炎、
皮肤病、关节炎、生殖系统感染等。不过需要配合、小柴胡汤、猪苓
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茵陈蒿汤等方,效果才更好。13泻心汤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金匮要略》说本方治疗
“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
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
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
成的颅内出血)。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
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大黄
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部止血作用。大黄的止血
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
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治疗呕血。用药
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
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张锡纯有秘红丹一
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
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我用泻心汤治疗3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满意。
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
改善症状等效果。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
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
者,相反有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滞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
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
虚弱状态,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
汤,另服用阿胶等。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
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不过,血色鲜红,无血
块者,不宜使用。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
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
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
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红,
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本方可作为保健药使用。《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
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
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加减三黄丸,即是本方的另外剂型。
黄连清热除烦,大黄推陈致新,以通为补,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
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们,泻心汤
恰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这方面的成药也很多,如三黄片、一清胶囊、
黄连上清丸等,其中均有泻心汤。1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
脉沉者。”临床上根据此条条文用本方的情况很少,其实际运用要远
远超出《伤寒论》中太少两感的范畴。方中的三味药都是温药,对全
身多器官都有较好的兴奋作用。我在临床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等。此类疾病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除了心跳过慢,往往
还伴有乏力、怕冷、疲倦感、思睡、没有精神等症状。脉搏也很沉弱
无力,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
的提高心率的作用。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在10克左右可使心率每
分钟提高5-10次。附子有强心作用。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于80年代
开展该方面的研究,用本方加红参、仙灵脾等有效。因此,可以认为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天然的心脏起搏器。不过,临床应用,常配合肉桂、
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二是治疗性功能低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性神经也有一定的兴奋
作用。麻黄可以兴奋盆底肌肉。我曾治疗一位中年阳萎患者,久治无
效,因感冒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萎也随之好转,
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可以认
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这一发现对我治疗性功能
低下又拓宽了思路。不过,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是壮实的中年男
子,如果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了。三是用于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
嗜睡、遗尿等。其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体格壮实,
唇舌不红,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者。临床结
合具体的疾病,可作以下加减。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
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
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
苓散。15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
急”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肠肌痉挛。《朱氏集验方》记载芍
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方名暗示了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