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互为因果的关系

2009-12-01 bbs.news.163.com A +

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两类很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如果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它们之间在发病原理上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影响到疾病的临床进程,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慢性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疲乏无力、尿少、血压降低等。咯血严重者,可出现贫血。

2005年修订的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在无心脏病变的人群中,贫血很少会引起心力衰竭,只有贫血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血红蛋白<5g/dl(即Hb<50g/L)时,才会引起高排血量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贫血,严重贫血可以加重心力衰竭”。这段论述,精辟地阐明了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新近的有关临床研究也一致认为,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并与不良预后有关,结论是贫血可成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作简略介绍。

1定义与诊断标准

1.1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使心室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综合征。心力衰竭的表现可以是气短或疲乏(运动耐量下降),或是液体潴留(肺淤血或外周水肿)。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可以是正常大小及外形和正常的射血分数(EF),也可以显著扩张伴有EF的明显降低。

1.2贫血的诊断标准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贫血是指外周单位容积血液内Hb含量、红细胞数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参考值。一般以Hb低于正常参考值95%的下限作为贫血诊断标准。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标准是:Hb≤30g/L为极重度,Hb在31~60g/L为重度,Hb在61~90g/L为中度,Hb在91~95g/L为轻度。贫血性心脏病多为长期中至重度慢性贫血所致,可发展为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国内一组报告709例贫血患者发生心力衰竭32例(占4.51%)。贫血如果出现在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人,则构成发生心力衰竭或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因。

2发病原理

2.1贫血引起心力衰竭

贫血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Hb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导致以下改变:

①机体供氧不足,为满足机体需求,心排血量代偿性增加;贫血时血液粘稠度下降,外周循环阻力减低,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心脏双心室前负荷增加,导致心脏扩张和心肌肥厚。②严重贫血使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能量生成减少,心肌脂肪变性或纤维变性,心脏重塑,心肌能量利用障碍,收缩力下降。长期的心脏代偿功能减退,久之发展为心力衰竭。

2.2心力衰竭合并贫血

慢性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尤其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和加重贫血。如胃肠淤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影响蛋白质和铁的消化吸收;肝脏淤血及心源性肝硬化可导致营养障碍;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时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骨髓抑制也可能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贫血半数以上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约占30%左右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心力衰竭出现贫血多属轻至中度,发展缓慢。此类贫血称为“慢性病理性贫血”,属于“继发性贫血”的范畴。2003年加拿大Alberta地区报告120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8岁)中,17%患有贫血。这些贫血患者58%为慢性病理性贫血,21%为缺铁性,8%为其它营养素缺乏,其余13%为其它原因的贫血。

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关系密切,在针对治疗时应多加注意。

许多人对慢性心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是非常危险的,专家建议,只要查出患有心脏病就应开始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控制症状,延缓甚至避免心衰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