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009-12-02 www.xfujk.com A +

  1、骨髓损伤,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铋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γ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阻碍粒细胞生成。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2、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进入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仅1/2在循环池内,即随血流循环,另外1/2的中性粒细胞紧贴于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内皮细胞(边缘池),不随血流循环,故不能在白细胞计数时被检测到。循环池与边缘池之间的粒细胞可相互转换。注射肾上腺素或应激状态下,粒细胞可由边缘池迅速转入循环池,使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如边缘池内粒细胞量相对大量增加时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此时粒细胞的生成和利用均正常。全身感染及过敏反应时可引起反应性的获得性假性粒细胞缺乏症。

  3、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粒细胞在血管内一般仅数小时(半数逗留期为6小时)即移游至血管外而进入组织,执行其防御及清除“废物”的功能,约1~2天死亡。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脾亢患者粒细胞的消耗可超过了骨髓内的生成能力,可发生粒细胞减少。

  4、混合因素。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