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细胞减少症

嗜中性粒细胞专题-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2009-12-02 blog.sina.com.cn A +

临床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见于以下几种类型:

1.炎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严重或过度性急性炎性疾病通常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果伴有内毒素血症,嗜中性粒细胞发生边缘化,同样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b)嗜中性粒细胞边缘化或迁移至炎症组织数量超过骨髓释放量时,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Ø细胞因子和化学引诱物刺激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边缘化和迁移至炎症组织。炎性物质侵入数小时内机体即出现这一变化。细胞因子也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但这种刺激至少需2天才能反映在血象上。

Ø嗜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由储存池突然释放。储存池耗竭后,成熟池释放,此时出现核左移。然而,即使发生成熟池细胞释放,也可能不出现核左移,因为受检嗜中性粒细胞总数可能低于杆状嗜中性粒细胞参考值上限。如果疾病期进行骨髓检查,细胞类型可反映白细胞系变化。

#早期:储存池耗竭,成熟池可能减少。

#2~3天:增殖池增加,成熟池不增加。

#5~7天:增殖池和成熟池增加引起粒细胞系增生。

2.内毒素血症所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无论何时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均可导致白细胞系发生变化。

b)内毒素使嗜中性粒细胞由循环池向边缘池转移,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次暴露该作用持续1~3小时。内毒素也引起炎性介质释放(例如,TNF和IL-1),促进嗜中性粒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如果嗜中性粒细胞活化可引起内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

c)由于其它一些因素作用,兽医对内毒素血症动物进行检测时,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不出现。

Ø内毒素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由骨髓释放约需8~12小时。

Ø内毒素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生成至反映在血象变化约需3~5天。

Ø其它炎性介质可能同时改变嗜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d)多项研究显示内毒素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变化,包括注射内毒素。对于自发性感染,其它介质也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移动。

3.外周破坏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免疫介导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Ø抗嗜中性粒细胞抗体结合于嗜中性粒细胞,然后被单核吞噬系统所破坏。

Ø家养哺乳动物引起病理过程的因素仍未确定。

Ø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可能有作用。

Ø骨髓检测可能显示有粒细胞增生。

b)噬血细胞综合征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Ø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是伴有吞噬细胞增生的多种细胞减少症之一。

4.粒细胞发育不良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生成减少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骨髓微环境细胞或干细胞受到破坏时,发生粒细胞再生不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b)根据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常无左移,尽管继发性感染可导致核左移)持续时间和骨髓检测发现粒细胞再生不良,可将该型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其它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区分开来。通常,嗜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是完全且有秩序的。由于疾病可损伤其它细胞生成过程,其它血液细胞(例如,红细胞或血小板)浓度也可能降低。可能不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症,因为其它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生成可能不受影响。

c)化疗药对快速分化的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前体。因此,给予化疗药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顺铂、卡铂,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出现时间取决于几种因素,但通常发生于最后一次使用后7~10天。

5.嗜中性粒细胞无效生成

a)当嗜中性粒细胞前体缺陷或受损以及由骨髓释放前死亡时,出现无效生成。

b)骨髓检查缺乏成熟次序暗示存在成熟停滞。也可能存在释放失败(即,动物可能存在持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并发的骨髓粒细胞增生)。一些怀疑有免疫介导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犬可出现这些特点,包括存在骨髓定向性免疫介导性贫血的犬。

c)嗜中性粒细胞无效生成特点是持续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存在核左移或很微弱),并发存在骨髓增生(先于缺乏期)。由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的刺激引起更多细胞朝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分化,可能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数量通常处于参考值范围内。

d)据报道一只患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陷的罗威纳犬存在长期特发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犬骨髓具有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明出现成熟停滞。这些发现表明最终嗜中性粒细胞分化需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周期性造血

a)犬周期性造血(周期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Ø犬周期性造血是灰柯利犬和灰柯利犬杂交犬的一种遗传性疾病。特点是干细胞周期性向定向干细胞分化生成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周期为11~14天。嗜中性粒细胞循环与其它循环不同步。

Ø由于并发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犬易感染,通常在6月龄前生病。贫血通常为轻度,因为红细胞寿命较11~14天周期长。血小板增多症可能存在,但可能有血小板功能缺陷。

Ø患犬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向细胞内运输缺陷,因此其整合入细胞膜而不是进入小管。有假说提出跨膜弹性蛋白酶降解未知的局部靶蛋白(在造血中起重要作用),例如造血细胞因子或受体,引起造血减少。当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抑制造血的弹性蛋白酶减少,因此使得原始粒子出现新一波发育,直至新的循环再次出现。

b)猫白血病病毒感染伴发的周期性造血。

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和因素

*细菌感染过度

*一些病毒感染:犬猫细小病毒

免疫介导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粒细胞发育不良

*传染性:细小病毒(犬猫)、猫白血病病毒、弓形虫、埃里希体

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

*可预测性:雌激素、化疗药、氯霉素(猫)

特异性:保泰松、灰黄霉素

免疫介导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苯妥英和保泰松中毒

慢性特发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乏)

灰柯利犬周期性造血

猫白血病病毒感染伴发的周期性造血

*相对常见的疾病或因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