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经过复查头部CT证实,手术治疗18例,保守治疗16例。结果生活完全自理20例,生活部分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复查头部CT是早期诊断及治疗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关键。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CT;脑挫裂伤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erebralhematoma,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检查时出现脑内血肿者;或在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本病的发生率约在1.37%~7.4%,多见于年龄较大的颅脑外伤病人,预后较差,死亡率为25%~55%[2]。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34例,手术治疗18例,保守治疗16例,疗效满意。我们通过对本组病人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诊断及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DTICH患者3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8~74岁,平均年龄47.3岁。车祸伤20例,打击伤9例,坠落伤5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15例,9~12分13例,3~8分6例。 1.2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人均在伤后3d内完成首次头部CT扫描:阴性3例,脑挫裂伤18例,硬膜下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干伤2例。CT发现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距伤后时间分别为:3~12h17例,12~24h9例,24~72h5例,72h~1周3例。血肿位于额颞叶19例,顶叶5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2例,多发性6例。 1.3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18例,均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其中5例术前已有脑疝者同时行去骨瓣减压,保守治疗16例,发现血肿后调整脱水剂用量。 2结果 34例患者,经治疗后生活完全自理20例,生活部分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2例。 3讨论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①脑挫裂伤,是DTICH发生的重要基础,本组患者中14例血肿继发于脑挫裂伤处。②凝血机制障碍,脑组织受创伤后,其促凝血因子释放入血,起动凝血和纤溶过程,引起局部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3]。③血管舒缩机能障碍,血管痉挛可致局部小动脉缺血坏死,而引起血管破裂出血。④颅内压突然降低,破裂的血管由于压迫解除而出血,损伤的血管由于牵拉加重损伤而破裂出血。 由于DTICH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我们认为在DTICH的早期诊断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及时复查和动态观察头部CT,本组患者中DTICH发生在伤后12h者17例(50.0%),发生在伤后24h者26例(76.5%),而发生在伤后72h以后者3例(8.9%)。同时,首次CT扫描有脑挫裂伤者18例(52.9),阴性3例(8.8%)。由此可见伤后24h为DTICH发生的高峰时段,我们认为对于首次CT结果阳性,尤其有脑挫裂伤者,应该在24h内复查CT,不必等待意识障碍加深后再复查,因为使用脱水剂后意识变化常常不明显,甚至有一过性好转。另外动态观察也很重要,本组3例72h以后发生DTICH的患者均在伤后24h以内行CT复查,未见DTICH的发生。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能完全依赖首次CT结果处理病情。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烦躁、头痛加重、呕吐以及出现新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时,在排除电解质紊乱、呼吸道阻塞等情况的同时立即复查CT。③已经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如意识状态好转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及时复查CT。 对于DTICH患者的治疗基本与急性或亚急性脑内血肿相同,需要注意的是①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不宜一味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因为过度脱水后,颅内压降低,会促进DTICH发生。②手术中,对于血肿和失活的挫裂伤脑组织要彻底清除,如果只清除血肿,残存的挫裂伤脑组织会导致DTICH的再次发生。同时需要注意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1]FrenchBN,DubinAB.Thevalueofcomputerizedtomographyinthemanagementof1000consecutiveheadinjuries.SurgNeurol,1977,7(3):171.[2]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9.[3]赵雅度.主编.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外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