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横纹肌肉瘤

小儿横纹肌肉瘤

2009-12-04 www.gdjkw.net A +

  1972年,国际合作[de]儿童癌症研究组(CCSG)、西南肿瘤组儿科组、急性白血病组B联合在一起组成了IRS(横纹肌肉瘤协作组,theIntergroupRhabdomyosarcomaStudies,IRS)协作组。从那时起,三个时期[de]IRS调查组已经完成了2700例横纹肌肉瘤、未分化肿瘤患者[de]治疗。从1995年2月以来,IRS―IV开始启动,这些研究在分析预后变量及研究横纹肌肉瘤病人[de]风险性治疗[de]进展上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小儿肿瘤整体诊疗水平[de]提高和该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de]深入,特别是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de]日益细致[de]、大规模[de]、多焦点[de]国际合作,对该肿瘤[de]诊疗、研究作出[de]巨大贡献,该症[de]长期生存率和预后也得到了很大[de]改善。

  一.流行病学和遗传学:

  在我国尚缺乏大规模[de]详尽[de]统计学调查。据我国高解春主持领导[de]全国小儿实体肿瘤协作组(全国20家医疗单位)进行[de]为期2年[de]小儿恶性肿瘤[de]统计调查,共426例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其中横纹肌肉瘤34例,占总数[de]8%,与肝母细胞瘤相同,并列居第五位。在小儿恶性实体肿瘤中所占[de]发病率列序略低于欧美学者[de]统计数据。

  据美国[de]全国性统计报道,15岁以下儿童横纹肌肉瘤发病率为4-7人/100万,而白人为4.3,黑人为3.3。在美国大约每年250个新病人被确诊,在儿童[de]颅外实体肿瘤中,横纹肌肉瘤是继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之后发病居第三位[de]肿瘤,约占全部小儿恶性肿瘤[de]4~8%。而据日本小儿外科学会肿瘤研究委员会报道,占全部小儿恶性肿瘤[de]1.8%。几乎三分之二[de]病人是在6岁之前被确诊,在青春中前期有一个小发病高峰,男性比女性发病率略高(大约男是女[de]1.3-1.4倍)。最近一项新[de]国际研究证实了以前报告[de]横纹肌肉瘤在种族和性别上发病率是不同,在美国,非裔美国人女性是高加索女性发病率[de]一半,然而两个种族男性[de]发病率相同。在大多[de]亚洲国家,横纹肌肉瘤发病率比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白种人发病率低,证明了居住在英国[de]南亚种族[de]儿童横纹肌肉瘤发病率低这样一个早期发现。

  虽然这些肿瘤可起源于身体[de]任何一个部位,但是在诊断年龄、原发瘤位置和组织表现等方面仍有某些明显令人关注[de]特点,例如:头颈部肿瘤大多发生在8岁以前[de]儿童,如果起源于眶部,大多数为胚胎型改变;另一方面,肢体肿瘤多发生在青春期,并且多是腺泡型;起源于膀胱或阴道[de]横纹肌肉瘤[de]唯一形式是能看到葡萄簇状[de]特有改变--葡萄状肉瘤。

  二.病因学

  虽然绝大多数横纹肌肉瘤病例散发出现,但目前已经证实横纹肌肉瘤[de]发展和某些家族[de]综合征是联系在一起[de]。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和横纹肌肉瘤家族性多发[de]里一费综合症(Li-FraumeniSyndrome,LFS),还有其他[de]儿童软组织肿瘤。另外,还常见到成人亲属发生肾上腺皮质癌和早期发生[de]乳腺肉瘤。

  在一组最近报道[de]33例偶发横纹肌肉瘤病例,3岁前被诊断[de]13个儿童中发现3名儿童P53基因种系突变,而大于3岁[de]20个儿童中没有一个出现类似表现。这个发现表明至少一些看起来偶发[de]横纹肌肉瘤儿童,可能具有癌症遗传素质或者对潜在[de]毒性环境因素[de]易感性。确诊患有横纹肌肉瘤[de]小于3岁[de]儿童[de]家族成员是否能从癌症风险筛选中发现可能[de]其他易感者。对于具有P53突变[de]儿童,能否使他们[de]生活环境得到改变,从而使他们暴露于可能[de]致癌环境中[de]机会减少,如避免接触电离辐射、烷基化因素等是值得今后加以关注[de]流行病学问题。

  根据患软组织肉瘤[de]151个恶性软组织肿瘤儿童家庭[de]流行病学发病模式调查中发现,遗传因素对癌症诱发[de]可能几率估计为7-31%。151个病例(2/3是横纹肌肉瘤)[de]家庭中50个家庭确定为对癌症有危险性[de]一类,这些家庭里三分之一有里――费综合征或里――费综合征[de]变型。在部分家庭里有胎儿流产或婴儿死亡[de]既往病史。曾有一组大规模[de]对照研究报导,322例在横纹肌肉瘤协作组一直登记[de]小于20岁[de]横纹肌肉瘤病人与同等数量[de]在年龄、性别和种族配对方面随机选择[de]病人作对照。在婴儿出生之前,母亲吸大麻可使儿童患横纹肌肉瘤[de]风险增加3倍,母亲使用可卡因可增加5倍,父亲使用大麻、可卡因或其他毒品[de],大约可使患肉瘤[de]风险增加2倍。在横纹肌肉瘤病人[de]发生病程中,与遗传易感性(如种系P53突变)和环境因素[de]相互作用一致,母亲使用可卡因或父母双方使用大麻可使横纹肌肉瘤[de]发生明显提前。

  三.病理学

  横纹肌肉瘤是由不同分化[de]横纹肌母细胞组成,瘤细胞可存在有幼稚[de]圆形、短梭形[de]横纹肌母细胞及较成熟[de]梭形、带状、球拍样细胞或大[de]多角形细胞,其胞浆丰富、嗜酸,易见纵纹,偶见横纹。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横纹肌肉瘤瘤细胞表达骨骼肌[de]特异蛋白,如结蛋白和肌红蛋白阳性。电镜检查可见许多粗细胞丝及Z带物质[de]特征性表现。国际病理协作组在建立组织学亚型方面,为了使用统一[de]分类系统,提出了新[de]分类方案。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组织发生学及生物学行为[de]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组织学类型。

  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最常见,约占50~60%以上,绝大多数发生在婴幼儿,12岁以上男略多于女性,好发生于头颈部与泌尿生殖道、腹膜后等。主要由原始小圆形细胞和不同分化[de]横纹肌母细胞以不同比例组成。此型十分相似于妊娠7~12周[de]胎儿骨骼肌[de]发育程度。瘤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富于细胞密集区与瘤细胞稀少[de]粘液样区相交替存在。如果肿瘤基质丰富,排列稀疏,梭状细胞出现,就可诊断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依不同分化[de]横纹肌母细胞[de]比例及成熟程度,一般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早期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常发生血行转移,预后差。

  葡萄状肉瘤(BotryodesSarcoma)是一种来自粘膜下,呈息肉状生长[de]特殊类型[de]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在组织学上与传统[de]胚胎型相比较,有明显[de]临床和病理特点,葡萄状肉瘤几乎全部发生在婴儿和小儿[de]膀胱或阴道,或者发生在稍大儿童[de]鼻咽。显微镜下,肿瘤象息肉状团块生长在上皮表面,在上皮层下面有一层致密[de]未分化瘤[de]肿瘤细胞层作为特征性表现。瘤细胞核较大,或多或少见到嗜酸性胞浆。易见核分裂像,可有或无横纹。诊断时常需排除息肉。预后通常较好。

  2.梭型细胞性横纹肌肉瘤(SpindleCellRhabdomyosarcoma)

  一种相对生长一致[de]长梭形细胞,呈束状生长或涡漩状排列[de]高分化[de]横纹肌肉瘤。瘤细胞呈纤维性、嗜酸性胞浆,易见纵纹,可见横纹,间质胶原纤维丰富,可见玻璃样变性,有[de]类似平滑肌肉瘤或纤维肉瘤[de]结构。好发于睾丸旁、子宫旁,其次为头颈部,男多于女,预后好,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转移率较低。

  3.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Rhabdomyosarcoma)

  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前臂、股部,其次为躯干、直肠周围、会阴部。镜下小圆细胞或椭圆形细胞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巢。和这些纤维束接触[de]瘤细胞与其紧密粘连,但其他一些瘤细胞因缺乏粘合力而趋向分开,而造成典型[de]腺胞状和假腺体样形态。有[de]围绕小血管呈放射状假菊形排列,有[de]腺胞不明显,瘤细胞密集弥散分布,似恶性淋巴瘤。强嗜酸性胞浆和偶见多核巨细胞是其重要诊断特征,纤维性间质可见一些梭形横纹肌细胞,本病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于20%。

  4.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Rabdomyosarcoma)

  是一种非常少见[de]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在四肢尤其大腿多见。肿瘤组织由各种不同分化程度[de]横纹肌母细胞,其中以发育后期[de]梭形肌母细胞为主要成分。多形性、异形性明显。排列紊乱。可见带状细胞、串珠状细胞、球拍状细胞等。胞浆内易见纵纹,而横纹少见。核分裂像易见,此瘤罕见。诊断时必须排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其他多形性肿瘤。恶性度高,术后易于复发和转移,预后差。

  由于小儿[de]肿瘤分化较低,有时单纯[de]光镜病理检查不能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新[de]免疫组化技术、电镜技术和分子遗传技术就十分重要和有用了,从而可以较为明确地获得横纹肌肉瘤[de]诊断。提示肿瘤病理分类[de]特征性表现就是骨骼肌谱系,这包括光镜下典型[de]骨骼肌横纹特征和成横纹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是一个鉴别骨骼肌特异蛋白或基因[de]有用而可靠[de]辅助方法,这些蛋白包括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Z带蛋白。如果光镜和免疫组化结果不明确,电镜检查可提供更多[de]帮助。在电镜分析中,肌动――肌球蛋白束或Z带物质[de]发现能为横纹肌肉瘤[de]诊断提供强有力[de]支持。横纹肌肉瘤[de]两个主要变型即胚胎型和腺泡型,通过典型[de]细胞学和结构学特点可以使这两种亚型有一个明确[de]分类。但是,仍有些具体[de]诊断很难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或是在横纹肌肉瘤诊断需要进一步支持[de]情况下,运用分子诊断方法是有必要[de]。

  五.分子生物学

  1.有关横纹肌肉瘤发生、发展[de]分子遗传学研究

  关于P53肿瘤抑制基因在横纹肌肉瘤中[de]表现,该肿瘤[de]大部分被研究[de]细胞系中有多种因素导致P53发生突变。在一个证实发生横纹肌肉瘤[de]里一费综合征病例中,该基因作为一个种系突变已被观察并受到重视。然而,在这些发病机制中,P53功能改变是否是主要因素或者这种改变是否与其他[de]因素有更紧密关系都还不明了。

  在横纹肌肉瘤中最常观察到[de]肿瘤基因异常是ras基因突变,N-ras和K-ras[de]激活形式已经从横纹肌肉瘤肿瘤细胞种系标本中分离出来。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标本[de]观察中发现激活[de]N-ras和K-ras发生率为35%。

  肌源性蛋白质[de]基本螺旋环--Myod蛋白家族[de]发现,大大增强了对骨骼肌分化[de]了解,这些蛋白质[de]作用是通过诱导像肌球蛋和肌酸激酶这样[de]骨骼肌特异蛋白质转录来激活骨骼肌[de]终末分化程度。在横纹肌肉瘤中MyoD蛋白家族[de]表达使儿科肿瘤[de]分类更精细。

  2.有关病理分型与预后判断[de]分子病理学研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