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高频超声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

2009-12-05 qkzz.net A +

高频超声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推荐到首页 □ 《西南军医》2008年第02期1/3页123作者单位: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手术证实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76例患者均查见肛门周围异常回声区。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频超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异常回声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疾患,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发病时疼痛剧烈,坐卧不安,患者极为痛苦[1]。本文对76例患者术前用高频超声探查病变部位,结合手术确诊,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76例均为我院2004年1月到2007年6月间中医肛肠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5岁到72岁,平均42岁,男性63例,女性13例,临床症状均有患处剧烈疼痛,其中68例伴发热、精神欠佳等全身中毒表现,所有病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76例患者全部经手术证实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东芝纳米2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式变频探头,探头频率6~11mhz。    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或膝胸卧位,探头先于肛门周围健侧扫查,使患者适应探头及耦合剂的感觉,并观察正常软组织回声;之后扫查患侧,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记录异常回声区范围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如有液化区,记录其大小、深度[2]。扫查时动作宜轻柔,根据患处异常回声深浅,变换使用6~11mhz频率。

  2结果  本组76例患者均发现肛门周围异常回声区,声像图显示异常回声区可发生在肛门周围任何一点,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稍弱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高低混杂不均匀。其中69例弱回声区内可见液性暗区,形态欠规则,内壁模糊不规整,56例的液性暗区内可见点状稍强回声漂浮。液性暗区最大约3.1cm×3.8cm,最小约0.7cm×0.8cm。7例仅见患处稍弱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液性暗区,诊断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未液化)可能性大,经口服中药及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患者仍诉患处疼痛,伴全身中毒表现,4天后患处出现波动感,手术证实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例72岁患者手术前未行超声检查,手术诊断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后6天患者仍诉肛周疼痛,超声检查发现距皮肤深约1.2cm处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弱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当时诊断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未液化)可能性大。3天后复查,弱回声区内见大小约1.5cm×0.9cm的不规则液性暗区,诊断为肛周脓肿伴液化,经再次手术证实。临床考虑患者年龄大,体质较虚弱,成脓慢,两个脓肿区未连通,且病情进展不一致,故第一次手术仅治疗了一个脓肿区域,超声所见为第二个脓肿区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所有病例异常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周围查见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  76例患者中67例的异常回声区在距皮肤深度约1cm内查见,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色红、有波动感,9例在距皮肤约1cm~1.5cm深处查见,局部皮肤病变不明显,但伴剧烈疼痛及发热、白细胞升高。

  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存在一些间隙,相互沟通,组织疏松,脂肪多,神经少,容积大,由大量肌性纤维分隔成许多网络,一旦感染,脂肪坏死积脓,蔓延快,蓄脓多,未破溃前无出路,表现为剧烈张力性疼痛且持续加重,多伴感染所致的全身中毒性反应[1]。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所致,故发病者多为青壮年男性,中医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但以往确诊仅依靠医生望闻问切,对一些病变位置较深在的患者定位不够准确,盲目穿刺、切开等如果深度、位置不适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肛周血供主要来源于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它们血管细小,缺乏吻合,其血流速度低,故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显示不佳。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