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豆状核变性

剥掉罕见肝病的画皮 ――专家细谈“肝豆状核变性”

2009-12-05 www.e23.cn A +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有国
据《生活日报》5月18日报道,《罕见肝病放倒哥儿仨》,说的是生活在山东肥城普通农村的一家仨兄弟,同患一种遗传性肝病,在哥哥和弟弟相继病故后,20岁的小胜在省城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而获救。这种遗传病叫“肝豆状核变性”,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最后必死无疑。人们不仅要问:这“肝豆状核变性”究竟是何方魔怪?怎么遗传?怎么会如此残忍?现在我们就来剥掉这魔鬼的画皮。
“肝豆状核变性”的来历
“肝豆状核变性”又叫“威尔荪氏病”。早在1912年威尔荪(Wilson)首先报道了一种肝硬变伴有进行性神经症状的疾病,称之为“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现已弄清了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上。当13号染色体上的这对等位基因都是致病基因(纯合子)时,就决定了病人会出现铜代谢障碍。关于该症的发病机制,已先后提出六种学说,包括胃肠对铜吸收过多、铜蓝蛋白异常、胆道排铜障碍、溶酶体缺陷、控制基因突变和异常蛋白存在等。近年多数人趋同于“异常蛋白存在”学说。该学说认为威尔荪氏病病人体内的一种金属硫蛋白(MT)的合成增加,它具有极强结合铜离子的能力,因而促使铜在肝、肾、脑以及角膜后弹力层等处蓄积,以致损害了这些组织器官的功能,而引起下列临床症状:
1,神经系统,主要是基底结和锥体外系统受损、出现震颤、舞蹈症、肌强直、共济失调、语言不清、扭转痉挛等症。
2,肝内铜沉积可致坏死后性肝硬化,病程进展快者,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出现黄疸、腹水、肝昏迷。
3,角膜色素环(KF环),即角膜周围有一圈黄绿色的色素环。
4,其他:有神经障碍、肾损害、溶血、贫血,有出血倾向、皮肤色素沉着等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