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2009-12-05 blog.sina.com.cn A +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环(K-F环)为其临床特征。发病率约为50万~1/100万,多见近亲婚配者。

发病机理: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许多重要的酶都有铜离子参与合成,但如果机体内铜含量过多时,高浓度的铜会使细胞受损和坏死、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其中尤以肝、脑、肾的损害为明显。正常人体自食物中摄取铜由肠道吸收,主要由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经胆汁由大便排出,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脏不能正常合成铜蓝蛋白,铜自胆汁中排出锐减,因而大量铜贮积在肝细胞中,最终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同时铜也在脑、肾和眼等组织中大量沉积而出现各系统被累及的相应症状。

肝脏症状:患儿肝脏内铜的贮积在婴儿期即已开始,但很少有6岁以前出现临床症状。约6~8岁以后,随着肝脏铜沉积量的增加,逐渐出现肝脏受损的症状,但起病隐袭,病初症状轻微。常见症状有疲乏、食欲不振、呕吐、黄疸等,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腹水、呕血、黑便、肝昏迷等。多数病例以(2/3)以肝病为首发症状,早期容易误诊为肝炎。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12岁以后脑组织铜沉积日趋严重时,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早期症状主要是语言不清、说话慢、动作笨拙、不自主运动、肢体震颤、表情呆板、吞咽困难等,晚期表现为行为异常和智能障碍。少数病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

眼部症状(角膜色素环):由于铜在眼角膜的沉积,在角膜边缘可见宽约2~3mm左右的棕黄或绿褐色色素环(K-F环),为本病重要体征。一般于7岁之后,伴随着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其他症状:在肾、骨骼等肝外组织的沉积可以引起肾脏病变,关节疼痛等症状,还可以出现溶血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正常人为200mg~400mg/L,患儿通常低于200mg/L。24小时尿铜排出量:正常人<40ug/24小时,患儿明显增高,常达100~1000ug/24小时。

治疗:该病是遗传性疾病,不能根除,但是可治的。治病开始愈早,预后愈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消失,维持正常健康状态;如果中途停止治疗,可有肝功能恶化;若不治疗则在数年内恶化;晚期肝、脑、肾症状都很严重的病例,疗效差,预后不良。

由于本病的早期症状常较隐匿,容易延误诊断。因此,对有本病家庭史、原因不明的肝病、溶血性贫血、肾脏病变或精神神经症状的患儿,都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采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治疗的原则是减少吸收、促进排泄。饮食注意避免含铜高的食物,如肝、贝壳类、蟹、虾、坚果、蘑菇、巧克力等。促进排泄的药有青霉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药物,需长期服用,副作用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视神经炎等。减少吸收的药物有锌剂,常用者为硫酸锌,毒性较低,可长期服用。其它还有对症护肝治疗。

网上儿科咨询诊所http://blog.sina.com.cn/ekzs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