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治疗思路与方法

2009-12-06 www.shguke.com A +

关键字:肱骨干骨折、骨折的愈合、粉碎性骨折【治疗思路与方法】肱骨干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及铁丝托外固定,据骨折移位情况适当放置纸压垫。对不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开放骨折及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可考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一)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的肱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而获痊愈。国外文献报道闭合夏位的成功率可达90%,但是,必须强调复位时手法要轻柔,力争一次性成功。复位后要注意,肢体自身重量的悬垂作用造成的断端分离是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对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复位后要密切观察,3个月后若无恢复迹象,可考虑手术探查。1.整复方法可采用血肿内麻醉,患者取坐位。一助手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牵引。牵引力不宜过大以防过牵。(1)上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复位法: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站于患侧.两拇指抵住骨折远段外侧,其他四指环抱近段内侧,将近端托起向外,使断端略向外成角,然后拇指由外侧推骨折远端向内即可复位,即“两点捺正法”(图9-2)。(2)中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复位法: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向内推,其余四指环乏远端内侧向外拉,使两骨折断端内侧平齐,稍微向外成角,然后两拇指向内推,纠正成角,复位后,采用摇摆触碰的方法,使断端二司紧密接触,若复位不稳,应考虑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可试用回旋手法,解脱断端间的软组织后再重新复位(图9-3)。(3)下1/3骨折复位法:多为螺旋形或斜形骨折,整复时仅矫正成角畸形及过多的重叠移位,断端间可允许保留0.5~1cm的重叠,以增加断端间的接触面积,利于骨折的愈合。对于粉碎性骨折无需牵引,术者可从前后或内外用手掌相对挤按骨折部,使骨折面相互接触,尽量使游离碎骨片复位。2.外固定方法(1)小夹板固定:内外成角不大者可采用二点直接加压方法。对侧方移位较多,成角显著者,常可用三点纸垫挤压原理,以使骨折达到复位。纸压垫不宜过厚,尤其是梯形垫,厚度要适中,以防皮肤受压。纸压垫的放置位置一定要避开桡神经沟。上1/3骨折要封肩固定,下1/3骨折要封肘固定。固定后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以木托或铁丝托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图9-4)。(2)石膏固定:悬垂石膏为常用的固定方法,石膏固定上沿一定要超过骨折断端3cm以上,下端超腕固定,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上1/3骨折,可采用肩人字石膏固定。无论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早期均应每周复查x线片,注意断端有无分离。固定期间要鼓励患者采用握拳、提肩等方法加强练功。固定时间成人约6~8周,小儿3~5周。(二)手术治疗1.经皮穿针内固定手法复位成功后,选用直径2.5~3.0mm的克氏针自肱骨外髁或内上髁进针,进入髓腔内固定,并配合夹板外固定,使不稳定性肱骨干骨折固定更可靠。对少数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单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不能达到骨折端的稳定,可行骨折端附近局部穿针以加强固定,但局部穿针固定时应注意勿损伤桡神经。2.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严重的开放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闭合骨折、多段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者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骨折可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不稳定骨折可采用中和钢板、重建钢板、带锁髓内钉等固定。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广泛的剥离骨膜及内固定不可靠是造成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如为粉碎性骨折,复位时一期植骨内固定可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