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4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摘自《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16期

2009-12-07 www.gotoread.com A +

2007年第16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堕度监差CHlNFS㈨㈣】Nln00CTOPs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4例临床特点及诊治朱彦碹严小光姚洪宇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长春市)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24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24例均为急性起病,16例有前驱感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消化道感2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l一2岁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拒站、拒走或易摔倒。查体均无皮肤异常感觉或神经病理征。4例哭闹、拒站的幼儿0脏听诊闻及奔马律。血清肌酸肌酶((;PK)在急性期显著增高,一般在580I.I一1600[I/L(正常值24~1951_J/L)。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突然,儿童主要为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拒站。结合急性期血清cPK显著增高可基本诊断此病。本病预后良好,需与流感过程中肌痛、流行性肌痛、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鉴别。关键词良性肌炎急性儿童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4例,综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4例儿童急性肌炎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诊断均符合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标准…。男18例,女6例,l一2岁6例,3~6岁10例,7一13岁8例。确诊前病程l一3天,住院4―7天,平均6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秋季发病最高(18/24)。前驱症状持续2―3天,上呼吸道感染14例,消化道感染2例,无明显前驱症状8例。临床表现:3岁以上18例均于夜间睡醒或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甚至拒走和行走困难。14例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酸痛,4例为大小腿肌肉酸痛。18例均为双侧对称性疼痛。6例I~2岁幼儿,均表现为晨起哭闹烦躁,其中2例表现为拒走和易摔倒,4例拒站立。24例腓肠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所有病例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均阴性。4例幼儿心前区闻及奔马律。实验及其他辅助检查:24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PK)均显著增高,最低580[J/L,最高达1600U/L,4例奔马律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显著增高,平均56[1/L(正常1~24u/L)。末梢血白细胞降低6例[(2.5~3.6)×lO’/L]。心电图异常7例。15例做病原学检查,其中6例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肺炎支原体IgN抗体阳性。诊断、治疗及预后:患儿晨起突发小腿肌肉酸痛和步态异常,结合血清CPK显著增高可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综合治疗,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治疗以病毒唑、喜炎平、大剂量维生素c及黄芪注射液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肌痛剧烈及肌酶显著增高者加服强的松1mg/‘(kg-日),2~3天。结果经过上述治疗,18例1~2天肌痛消失,可下地行走。4例心前区闻及奔马律幼儿,治疗2天效果欠佳,鉴于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改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后,第二天心脏奔马律消失,一般状态明显好转。所有患儿均于治疗4―7天,肌酶降至正常。出院后随方3~6个月,无复发及后遗症。讨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于1957年由Lun―dberg首次报道,是儿童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程中发生的肌炎.以流感病毒多见。发病年龄主要为5―13岁儿章,文献报道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男孩较女孩多见,可能与男孩活动有关。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部分病前2~5天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随后常于晨起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明显酸痛,以腓肠肌为主,其次为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常有明显触痛。因腿痛而致步态异常、跛行、拒走,严重者行走困难。肌力下降不明显。患儿皮肤无感觉异常,无红热,神经反射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血清CPK显著增高,增高水平可达正常的数倍及10倍以上。随着病情恢复cPK迅速下降,并与78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第16期(综台版)(第9卷总第169~1临床恢复相平行。本组男性儿童18例,占75%。年龄最小为14个月。16例有前驱期症状,持续2―3天,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岁以上18例均以小腿肌痛及步态异常为主,其中4例伴大腿肌痛。6例l~2岁幼儿以烦躁哭闹、拒站、易摔倒发病,查体均有腓肠肌触痛(表现为挤压腓肠肌时表情痛苦、哭闹加剧),其中4例闻心前区奔马律。本组急性期血清肌酸肌酶((;PK)均显著增高,最高达1600[I/L,可能为病毒感染后患儿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4例闻及奔马律的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明显增高,表明急性良性肌炎可合并心肌损害。该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且改用大环内酯类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故考虑肺炎支原体也可能是儿童良性肌炎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见类似报道。本组患儿经治疗肌痛缓解后,CPK和CK―MB迅速降至正常,病程5~7天。本病为一良性疾病,发病率不低,诊断并不困难,根据患儿有上呼吸道前驱症状,有晨起肌痛,步态异常,无神经异常征,急性期血清CPK显著增高,即可正确诊断。但往往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够.特别对一些小于2岁,不会表达的婴幼儿,极易漏诊。本组6例1―2岁幼儿,突发烦躁哭闹、拒站、拒走数日,多次在院外就诊未果,Zafeirion等报道急性良性肌炎误率达到78.1%,并认为是儿童突发腿痛及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本病需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流行性肌痛及急性肌红蛋白血症相鉴别。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和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肌痛明显或肌酶显著增高者短期服用强的松1mge,(kg・日),2~3天。本组18例。于治疗1―2天后肌痛消失,行走正常。所有患儿均于治疗4―7天肌酶降至正常,随访无后遗症及复发病例。参考文献1吴喘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18
阅读此文(图):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