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网膜扭转

大网膜扭转

2009-12-07 www.myyao.net A +

中文名:大网膜扭转英文名:torsionofgreateromentum别 名:概述:大网膜是腹腔内最大的腹膜皱襞,近侧分别起于胃大弯及横结肠,向下延伸时互相融为一体。远侧游离于腹腔下缘呈裙状,覆盖在内脏的表面,活动度较大大网膜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形态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大量脂肪沉积(图1)。大网膜扭转(torsionofgreateromentum)系指大网膜沿其纵轴发生移位可由轻度的血管狭窄致水肿,直至完全闭塞导致梗死及坏疽。Marchett(1851)首次在临床上报道本病,迄今文献报道约250例是一种少见急腹症。流行病学: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5~50岁之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2∶1,病程较短,为24~48h。个别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历史。Afendulov等(1985)在10143次急腹症探查中发现大网膜扭转10例,发生率为0.09%,而Golovanov等(1990)分析38例儿童的原发性大网膜疾病中,发现大网膜扭转共16例,占42.1%。病因:大网膜扭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1.原发性大网膜扭转相当少见,其病因不很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形态异常如网膜上有一舌形突出,副网膜,双层网膜,带窄蒂的大而厚的网膜及肥胖者大网膜上有不规则的脂肪沉积等。(2)网膜上静脉曲张而动脉正常。(3)足以引起大网膜移动的因素,如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过饱后引起肠蠕动、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等。原发性大网膜扭转均为单极的,只有1个固定点2.继发性大网膜扭转较原发性多见健康搜索,多由于大网膜与腹腔某一病灶如肿物、炎性病灶,甚或疝囊手术后切口或瘢痕之间产生粘连,这样形成了2个固定因素(即为双极的),在2个固定点之间中央部的网膜发生扭转。这种情况常见于腹股沟疝的病人,约占全部病例的2/3继发性大网膜扭转的成因与原发性的第3点因素相同。发病机制: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大网膜扭转,网膜总是围绕一中枢点而旋转,通常为顺时针方向扭转健康搜索。可为网膜全部或部分扭转,部分扭转者右侧多于左侧。网膜扭转多为急性很少发生多次扭转者。其后果与扭转的程度、时间及血运障碍等有关。1.急性循环障碍扭转发生后首先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远侧网膜将出现充血及水肿,进而引起出血可导致浆液血性渗液。如果病变持续较久将发生急性出血性梗死甚至网膜段坏死2.慢性循环障碍因扭转程度较轻而且扭转是缓慢发生的。此时大网膜的血液供应缓慢减少,逐渐发生网膜组织健康搜索的纤维化,也可不引起急腹症。3.网膜的自家切除网膜段坏死未能及时切除,部分被绞窄的网膜逐渐萎缩及形成纤维块状物甚至可脱落成为腹腔内游离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中度增加。其它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及CT,仅能提供右下腹包块的存在。2.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少许浆液血性渗出,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腹腔镜检查可以获得正确的诊断。>白细胞计数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以腹痛为主,常突然发生且进展迅速。腹痛首先位于脐周,以后局限于右下腹部,类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腹痛性质一般均较剧烈,常为持续性绞痛,伴阵发性加重,活动或改变体位时更加明显,约50%病人伴随有恶心、呕吐腹胀及低热2.主要体征右下腹或下腹部出现腹膜刺激征,即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扭转的大网膜过大时,有时在右下腹尚可能触到肿块,伴压痛,但边界不甚清楚健康搜索。因腹股沟疝引起的继发性大网膜扭转,有时在腹膜沟区触到有压痛的肿块。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诊断:由于本病较少见术前依靠临床表现难以准确诊断若健康搜索在腹股沟部触及一压痛性肿物,又没有其他肠道疾病的症状时应疑为此病,且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如发现网膜静脉怒张及腹腔内有少量血性腹水而又未发现其他脏器病变,应考虑此病的可能;有时可见到扭转的大网膜伴充血水肿或坏死,则可确立诊断。鉴别诊断:右侧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及卵巢囊肿扭转相鉴别。治疗:此症的治疗是切除受累的大网膜,切除范围应稍广,包括由于扭转造成网膜静脉栓塞的部位通常在扭转部分以上2~3cm作切除。对继发性扭转者尚应处理发病诱因,如疝、腹盆腔肿物及粘连等。预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更多..相关资讯文库大网膜扭转的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